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古詩是我國悠久詩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部分。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學到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師在古詩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愛國主義情感,懂情懂意,并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詩。在我國,詩從《詩經(jīng)》始,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詩人各朝各代各時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作的內(nèi)容也包羅萬象,題材不拘一格,特別令人稱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詞一句都經(jīng)過千錘百煉。在悠久的詩文化中,古詩是一朵奇葩,它意境優(yōu)美,含義雋永,語言形象,韻律和諧,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現(xiàn)代教育應特別注重古詩教學,意在加強對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古詩教學從小學開始,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還可以從中學習到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小學古詩教學。那么,對于蘊涵著優(yōu)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
一、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團結(jié)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
歷朝歷代都有好多愛國詩人,他們的很多詩篇都飽含著深深的愛國之情,如南宋詩人陸游、抗金名將岳飛、愛國主義詩文文天祥等。唐代詩人杜甫一生愛國憂民,他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聽聞收復河南河北后喜極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王昌齡在《出塞》一詩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斌w現(xiàn)了詩人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樣的詩人和詩作還有很多。在教學時,教師要使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chǔ)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的發(fā)展出力獻策。
(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xiāng)
古詩有云:“人是故鄉(xiāng)親,月是故鄉(xiāng)明?!笨梢娖鋵亦l(xiāng)的熱愛。唐代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詩作《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句傳達的便是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的情感。宋代詩人王安石在詩作《泊船瓜洲》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句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熾烈情感。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對這些千古佳句進行深入解讀,進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xiāng)。
(三)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尤其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人類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身上散發(fā)著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光芒。因此,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zhì)。唐代詩人李紳在《憫農(nóng)》這樣感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詩人對勞動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加強對學生情誼的教育
除了有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情感的詩作之外,還有很多是表達親情、友情的詩作。情誼是十分美好的東西,每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都會產(chǎn)生或深或淺的情誼。在當前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際關(guān)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一)親情教育
愛家才能愛國。家是親情維系的一個團體,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親情的體現(xiàn)。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背錆M了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讀來使人頗為感動。詩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至極。著名的《七步詩》雖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殘,但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間要和睦相處。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切體會親人的關(guān)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使學生與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營造一種和諧的親情關(guān)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庇衷唬骸耙嬲呷眩瑩p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迸c朋友交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學生才不會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會博聞。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朋友的選擇也大有學問。因此,對學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視。古人就十分重視朋友間的交情,在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刻體悟詩中所表達的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教育學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三、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發(fā)展,才能成為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靠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教學中有所感知,有所體悟。
古詩中,有很多關(guān)于人生觀、價值觀的詩作,教師可以拿來一用。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現(xiàn)了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明代詩人于謙在《石灰吟》一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北磉_了詩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獨自開”,不但歌頌了梅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表達了自己變法的決心。教師在教學這些古詩的過程中要特別強化其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詩句學習中受到教育。
詩歌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還兼有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學生情誼和正確、積極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所認識,有所學習,有所發(fā)展,這樣中華民族的才能始終屹立不倒。
參考文獻:
[1] 龔睿,《對當前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5(6)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教育?!蹦敲矗鳛樘N涵著豐富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古詩在教學中該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
一、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jié)和經(jīng)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
l、熱愛祖國的教育。“位卑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痹娙伺R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chǔ)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家鄉(xiāng)人?!弊阋妼亦l(xiāng)的熱愛。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教學時,我們可抓住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3、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包括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說過:“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笨梢娙嗣袢罕娫跉v史的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他們身上閃爍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光芒。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zhì)。唐代李紳在《鋤禾》一詩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斌w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他們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愛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親情教育。親情是倫理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親情教育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的一個重點。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孟郊的《游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愛。魏朝曹植的《七步詩》則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之間不可互相迫害,應和睦相處。教學時,要啟發(fā)學生感受親人對自己的關(guān)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zhì),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親情關(guān)系,使學生有一個和諧的親情網(wǎng)。
2、友情教育。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學生來說,與朋友的交往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朋友的學生,不僅會孤陋寡聞,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古人一向重視朋友的間交情,如李白的《贈汪倫》,表現(xiàn)了詩人和汪倫之間純樸而深厚的感情。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別辛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lǐng)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要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
三、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意識的熏陶。
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同時,我們可結(jié)合古詩教學,著重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1、熱愛水資源。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币环鶋邀惖钠俨紙D,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贊嘆之余,我們不禁要反思:假如沒有了水,還會有瀑布嗎?大自然的許多與水相連的神奇景觀還會存在嗎?
2、熱愛鳥類等動物。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物的生存,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古詩中,涉及寫鳥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曉》中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處處鳥語,使春天處處充滿春的氣息。杜甫在《絕句》中也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秉S鸝的鳴唱和白鷺的飛翔,充滿了一派生機,從側(cè)面反映出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此外,駱賓王的《詠鵝》,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等詩都是環(huán)境教育的良好素材。
3、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寫道:“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币猿鰤淼囊恢t杏贊美了滿園春色。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荷花的美來襯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辈粌H描寫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表達了自己對小草的深切贊美。賀知章在《詠柳》中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兩句將柳樹、柳條描寫得非常美,既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又寫了碧綠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詩均有相關(guān)的描寫。這些用來教育學生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不僅形象生
動,而且具體直觀,具有很強的教育性。
4、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宜人的風景。李白的《望天門山》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劉禹錫的《望洞庭》寫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張繼的《楓橋夜泊》則描繪了楓橋一帶的夜景……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強調(diào)了以自然為友,以山水為師。是向?qū)W生介紹祖國壯麗山河的生動、凝練的語言。它們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環(huán)境觀。
四、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一、深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如六年《山海關(guān)》一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領(lǐng)略它的“天下第一關(guān)”雄偉莊嚴的同時,感受到它可歌可泣的歷史,感受到它鼓舞著人們頑強的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
還有六年級《圓明園》一文,從斷垣遍地、文物被洗劫一空等,讓學生認識到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激發(fā)學生發(fā)憤圖強、努力學習。五年級《我的戰(zhàn)友》一文,通過圖文結(jié)合,體會“我”矛盾的心情和頑強的意志,認識到嚴格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和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進而讓學生談感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六年級《美麗的規(guī)則》一文,讓學生明白規(guī)則之美、人性之美,從小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自覺性,這正是現(xiàn)在社會所需要的。
愛是無形的,它需要用心靈去感受;愛是永恒的,它使人終生難忘;愛是偉大的,它給人無窮的力量。六年級《永遠的歌聲》一文,表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肚锾斓膽涯睢芬晃模w現(xiàn)的是母親對兒子的偉大愛。七年級的《鶴群》一文,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鶴群團結(jié)戰(zhàn)斗、友愛互助的精神。三年級《傾斜的傘》一文,洋溢著祖孫二人間互相關(guān)心、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想一想,家人為我們做了哪些事,這樣就達到了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二、用好詩歌對學生進行德育
詩歌是文學的女神。它以經(jīng)典的語言、獨特的韻律,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中華民族是愛詩的民族,詩歌在世界文學藝術(shù)寶庫中光彩奪目,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就是通過別致的詩歌來愉悅心靈、傳遞情感、教育后人的。因此,加強詩歌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年青一代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膾炙人口的詩句,正是文天祥那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的真實寫照。陸游在《示兒》中寫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到死還念念不忘收復失地。七年級教材上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表現(xiàn)了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祖國統(tǒng)一的美好愿望,可聯(lián)系大陸與臺灣骨肉分離之情、日本強占了等內(nèi)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代詩人于謙為國家命運不顧個人名聲,他那無比高尚的操守躍然于紙。近代詩人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表現(xiàn)了詩人為真理而勇于獻身的高尚品質(zhì)。這些充滿浩然正氣的詩篇,無不記錄著中國人民的民族之魂,只有從中繼承和發(fā)揚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绷昙墶墩蔡煊印芬晃闹姓蔡煊泳褪瞧渲幸晃唬瑸榱俗鎳慕ㄔO事業(yè),不怕外國嘲笑,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峨[姓埋名三十年》中,科學家為了我國的國防建設,為了祖國的強盛,犧牲自己的事業(yè)、家庭,甘愿默默奉獻一切,毫無怨言,這是多么偉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中華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日益強大。這正是學生學習的正能量,是學生學習的楷模。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幾千年歷史長卷中五彩繽紛的文學園地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向我們迎面走來,小小孔融就知道讓梨;六年級《將相和》中,胸懷廣闊的藺相如、知錯就改的廉頗……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德育素材,堅持正面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弊x好書可塑造一個人高尚的靈魂。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延伸,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組織開展“我讀書,我成長”的活動,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結(jié)合,真正做到寓德于語文活動中。在“六一”匯演時,學生將《花木蘭》改成話劇,既豐富了學習生活,又在觀賞之余,為花木蘭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所感動,可謂一舉多得。高年級可以讓學生進行調(diào)查采訪活動,調(diào)查家鄉(xiāng)環(huán)境情況,提出合理建議,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guān)心家鄉(xiāng)變化,關(guān)心環(huán)境保護。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經(jīng)典古詩詞篇目,通過大量誦讀這些經(jīng)典篇目,可以促進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史、社會變革、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增進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謂是一舉多得。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古詩詞誦讀教學:
一、提升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
人的記憶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一個擁有著較高智力水平的人,往往智力水平也能達到較高的高度,我們可以通過強化訓練來提升小學生的記憶力水平,實現(xiàn)大力發(fā)展小學生智力的目的,而傳統(tǒng)經(jīng)典古詩詞的誦讀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證明,讓孩子們在兒童時期大量誦讀千古美文,做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當大量的語言文字的精華,通過反反復復的誦讀而深深地印進兒童的大腦里,其智力的發(fā)展就有了一個廣闊的知識平臺。當這種背誦成為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和習慣的時候,孩子們的記憶力會得到非常好的鍛煉,許多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給他們留下最深印象和一生影響的就是這種大量的、反復的對經(jīng)典詩文的強化誦讀,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誦讀根基,才有了當代中國、魯迅、郭沫若、等一大批偉大人物的文化造詣。
二、促進學生崇高品德形成
中華民族擁有著幾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崇高的思想道德體系,這點從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古詩詞中具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古人的進取、不屈、團結(jié)、禮儀精神都在這些文化作品中一一記載。因此我們應積極利用這一特性,充分采取經(jīng)典誦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促進學生高尚的精神道德的形成。當前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一切以個人利益第一,對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團結(jié)友愛、孝敬父母意識淡薄,從“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學生受到了教育。在“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中知道了怎樣做人;在“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誦讀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學生積淀了知識,還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發(fā)憤讀書、孝敬父母的印跡,對培養(yǎng)學生品德,激發(fā)學生勤學熱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陶冶學生高尚道德情操
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水平,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崇尚英雄主義,很容易受到周圍點滴生活的感染。因此我們可以有效把握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充分利用傳統(tǒng)經(jīng)典古詩詞中表現(xiàn)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篇目,讓小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進行識記,以這些名家篇章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和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感染學生,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養(yǎng)成。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如在學清照的《絕句》,文天祥《過零丁洋》,在濃郁的古詩詞誦讀氣息中,激起學生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譚嗣同一樣做一個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誦讀課的藝術(shù)魅力,讓學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學生高尚靈魂,猶如春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四、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教育。”那么,作為蘊涵著豐富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古詩在教學中該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下面淺談四點:
一、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jié)而經(jīng)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
1.熱愛祖國的教育。
“位卑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痹娙伺R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要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教學時,我們可抓住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3.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唐代李紳在《鋤禾》一詩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斌w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他們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愛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1.親情教育。
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教學時,要啟發(fā)學生感受親人對自己的關(guān)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zhì),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親情關(guān)系,使學生有一個和諧的親情網(wǎng)。
2.友情教育。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睂W生來說,與朋友的交往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朋友的學生,不僅會孤陋寡聞,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古人一向重視朋友間的交情,如李白的《贈汪倫》,表現(xiàn)了詩人和汪倫之間純樸而深厚的感情。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lǐng)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要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
三、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觀的教育。
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同時,我們可結(jié)合古詩教學,著重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1.熱愛水資源的教育。
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幅壯麗的瀑布圖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贊嘆之余,我們不禁要反思:假如沒有了水,還會有瀑布嗎?大自然的許多與水相連的神奇景觀還會存在嗎?
2.熱愛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物的生存,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在古詩中,涉及寫鳥的比比皆是。如果恣意破壞鳥類等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那么絕不會有“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的動人美景。
3.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的教育。
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寫道:“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以出墻來的一枝紅杏贊美了滿園春色。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币院苫ǖ拿纴硪r托西湖的美。這些用來教育學生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具體直觀,具有很強的教育性。
4.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宜人的風景;李白的《望天門山》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強調(diào)了以自然為友、以山水為師,是向?qū)W生介紹祖國壯麗山河的生動、凝練的語言。它們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環(huán)境觀。
四、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