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爱a久久片,无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视,中文字幕欧美一区,爽妇网国产精品,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午夜一级在线,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del id="eyo20"><dfn id="eyo20"></dfn></del>
  • <small id="eyo20"><abbr id="eyo20"></abbr></small>
      <strike id="eyo20"><samp id="eyo20"></samp></strike>
    • 首頁 > 文章中心 > 自然災害的防范

      自然災害的防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然災害的防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然災害的防范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不足;意義;研究

      1防汛抗旱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由于預測洪澇災害的監(jiān)測站點存在著不足,監(jiān)測預報能力有一定局限性,監(jiān)測不夠及時。此外,管理監(jiān)測體系目前正處于初期階段,對于旱情的監(jiān)測以及預測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和不足。防汛工作能力與科學化防范災害不能相互適應,由于,防汛所需的經費問題,依靠有關政府部門的資金力量是完全不夠的,社會機構尚未提供有利的幫助,對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管理力度不夠,抗旱專業(yè)團隊相對薄弱。

      2在治理防汛抗旱自然災害中的意義

      人們在生活中由于水旱災害的因素,人均收入損失我們根本無法預測,目前我們工作的重點就是積極有效的加強防范和治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經濟技術日益上升,防汛抗旱技術也得到了保障,我們也對防汛抗旱有了新的認識。針對隆德縣氣候問題地分析,我縣防汛抗旱的治理問題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在管理自然災害所發(fā)現的問題的同時采用了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在實踐中,隆德縣目前在控制自然災害避免經濟損失,控制災害發(fā)生的同時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3治理自然減災問題的研究

      3.1防汛工作的理念以及防范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自然災害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這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要加強規(guī)范意識從自身做起,從而避免災難的發(fā)生,為此,當前的工作就是針對容易發(fā)生災害地區(qū)進行徹底排查,控制洪水繼續(xù)蔓延減少損失。目前防汛體系不僅是保護農田,更重要的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也是其首要目的,隨著對防汛管理工作的日益調整,我們在防汛工作加強的同時,有利的對洪水進行全面防范以及管理,把實踐管理意識極限運用到生活中,利用有益的資源為生產生活創(chuàng)造效益,同時加強管理意識,在防洪領域上運用科學手段積極完善治理管理體系,現在最注重的就是防洪體系實施與建設,能更有效迅速的達到社會經濟的發(fā)展。3.2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在防范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注重水災的發(fā)生原因,以目前狀況還不能完全控制災害給經濟造成的損失,但是,防洪體系的建立是避免損失的先決條件,通過實現新的改革,對隆德縣預防洪災有一定的幫助。

      3.3人類對防范意識的提高

      為預防自然災害發(fā)生,就要逐步完善防范措施以及更新工程技術,應從社會管理做起加強自我規(guī)范安全意識,有效控制水旱災害的形成。利用強有力的法律手段維護社會經濟、合理規(guī)范的遵守社會活動,嚴禁隨意開發(fā)侵占河道,更不應該在洪水多發(fā)區(qū)隨意建設,相對有的地區(qū)水資源嚴重緊缺更應避免建立高耗水的企業(yè),想要避免自然災害首先從點滴做起。所以,要合理規(guī)范制定防范洪水風險制度,提高人類在活動中遇到風險時的安全意識。擬定洪水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制定有關的改善制度,合理規(guī)范利用以及開發(fā)土地,建立實施價格政策,避免人們在生活中浪費水資源,根據這一政策提倡節(jié)約用水,為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而實施政策。

      3.4提高加強能力規(guī)范

      隆德縣的經濟發(fā)展不斷擴大,但是目前依然避免不了水旱災害對我們造成的影響,甚至自然災害的問題變得日趨嚴重,所以除了規(guī)范正確的生活外更要注重加強防洪能力,強化專業(yè)抗洪搶險以及服務隊的建設。實際上,隆德縣抗洪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工作,首先我們要成立專業(yè)的抗災團隊,利用先進設備來針對防洪問題進行治理,采用科學的手段來實現發(fā)展經濟。

      3.5對防汛工作的宣傳計劃

      自然災害的防范范文第2篇

      【關鍵詞】防范自然災害;安全教育;高校素質教育

      一、地理位置因素導致自然災害頻發(fā)

      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因素使其成為我國發(fā)育最多、規(guī)模最大、類型最全、頻率最高、危害最嚴重的地質災害大省。四川地理環(huán)境復雜,山區(qū)廣布,平原狹小,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多變,新構造運動活躍,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類工程,災害規(guī)模也較大,危害嚴重,其主要的災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在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同時也享有“地質災害博物館”之稱。在近幾年的自然地質災害中,地震災害最為突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破壞力強、波及范圍大、持續(xù)時間久的地震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在四川省,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嚴重影響。

      二、高校普遍缺乏預防災害培訓

      雖然我國高校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里,城市具有一定的規(guī)劃基礎,交通便利,設施完善,并且絕大部分高校新生在入校時參加由校方組織的如何應對緊急突發(fā)事件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應對知識。但這只是屬于新生入校中的常規(guī)安全教育,且教育效果差強人意。實際上是高校的應急安全教育并非全部納入教育的考核指標體系中,目前的預防教育全憑各高校的意愿來進行,而絕大部分高校很少會重視這樣的教育和訓練,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消防安全教育,而且舉行消防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地方的消防系統(tǒng)在推動次教育。而高校自覺、長期地舉辦預防災害的培訓很少,學生在進入高校前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大部分是以講座、宣傳展示欄、觀看影像資料等枯燥理論形式進行,并且參加講座的學生也只是少數部分,未能使全體新生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因此大部分不具備預防災害的能力。很少有高校積極主動組織學生結合實際參加演習,這就使高校在面對突發(fā)自然災害時,學生的應對能力不強,不會常見的自救技能,一旦發(fā)生重大災害時,后果將不堪想象。

      三、如何落實高校防災培訓

      現代高校主要位于各大城市,城市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在防災和減災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且高校選址時已充分考慮到防災的因素。這對于高校進行日常防災培訓提供了硬件支持。從硬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條件基礎,如果高校能夠關注并加強大學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防災減災的軟實力,從而使大學生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為最低。加大對大學生防災和減災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預防意識,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防災知識和減災技能,建議各高校把安全教育納入課程教育體系,成為選修課或有條件的高校將此課程列為必修課,使學生從態(tài)度上認真對待安全教育,從思想上重視這門課程。校方應定期、大力舉辦各種豐富形式的安全主題教育,號召同學們親身參與此類活動當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自然災害的防范范文第3篇

      關鍵詞:風險管理 自然災害 國際投資

      日本3月11日發(fā)生的強震及其次生災害表明,自然災害發(fā)生的不確定性會給國際投資帶來相對較大的風險。這種風險雖然出現頻率較低,但后果往往非常嚴重,而且難以預測和分散。加上國際投資的地點分布廣,投資量大,更使加強對國際投資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風險的管理日趨重要。本文就國際投資中可能存在的自然災害風險的種類和危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金融管理方法,同時也提出了國際投資自然災害風險防范的對策建議。

      一、國際投資中自然災害風險的種類及其危害

      從風險的本質來看,我們可以把自然災害風險理解為:在一定時間內某種自然災害事件發(fā)生后引起重大損失的不確定性。根據不同的考慮因素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在國際投資中,根據其特點和災害管理及減災系統(tǒng)的不同,可以將自然災害風險分為以下七大類:(1)氣象災害風險。包括熱帶風暴、龍卷風、雷暴大風、干熱風、暴雨、寒潮、冷害、霜凍、雹災及干旱等;(2)海洋災害風險。包括風暴潮、海嘯、潮災、赤潮、海水入浸、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3)洪水災害風險。包括洪澇、江河泛濫等; (4)地質災害風險。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火山、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土地鹽堿化、水土流失等; (5)地震災害風險。包括與地震引起的各種災害以及由地震誘發(fā)的各種次生災害,如沙土液化、噴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與水庫決堤等;(6)農作物災害風險。包括農作物病蟲害、鼠害、農業(yè)氣象災害、農業(yè)環(huán)境災害等; (7)森林災害風險。包括森林病蟲害、鼠害、森林火災等。

      在國際投資中,由于投資方向的不確定,投資方式的多樣性,不同的自然災害都有可能對國際投資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其中尤以地震災害與農作物災害對國際投資影響最大,也最常見。據統(tǒng)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境內投資者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8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2%,截至3月底,中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673億美元,由此可見,對國際投資的自然風險管理成為了我國國際投資者的重要工作。

      2011年日本地震后,據摩根士丹利近日的研究報告顯示,將會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減少0.25%至0.5%。世界銀行3月21日《東亞經濟半年報》表示,日本東北部海域11日發(fā)生的9級大地震及海嘯,將給日本帶來1220億至23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約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至4%,而日本災后重建可能需要5年時間。由此可見,此次地震對各行各業(yè)影響巨大,不僅包括日本本國的財產遭到巨大的打擊,各國在日本的經濟投資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包括今年的日本地震,國際投資的自然災害風險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損失。下圖為2000至2010年全球因為自然災害引起的經濟損失,可見在沒有大災發(fā)生的情況下多數年份的全球經濟損失規(guī)模穩(wěn)定在300-600億美元之間,而一旦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當年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1700億美元,達到正常年份規(guī)模的4倍之多。

      以2010為例,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zhàn)略部門(UNISDR)1月24日公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表明,2010年全球共計發(fā)生了373起自然災害,洪水的發(fā)生頻率最高,全球共有大小洪災182起;另外,全球還發(fā)生83起風暴災害、29起極端天氣災害以及23起地震。

      此外,2010年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員損失也是近20年來最嚴重的。其中,年初發(fā)生在海地的強地震和發(fā)生在俄羅斯的森林大火造成的人員傷亡最為慘烈。

      同時,世界知名再保險公司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表示,2010年全球一共發(fā)生各類自然災害950起,經濟損失達到1300億美元。公司在災害報告中說,2010年是1980年以來自然災害高發(fā)的年份之一,九成自然災害是由颶風、洪水等天氣原因引發(fā)的。預計2011年因為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和洪水等導致的自然災害會進一步增加。

      例如,2010年4月14日,冰島第五大冰川――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冰川下一座火山噴發(fā)?;鹕綗焿m覆蓋了挪威北部、波蘭北部海岸、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南部海岸以及俄羅斯西北部地區(qū),導致歐洲空中交通癱瘓,而由此給在歐洲地區(qū)的國際投資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歐洲旅游業(yè)蒙受的損失初步估計在10億歐元左右,也使對旅游業(yè)的投資蒙受巨大的損失。

      對于我國來說,就自然災害的不同類別而言,洪水是導致我國經濟損失最為嚴重的一種自然災害。近二十年來,洪澇災害導致的年均經濟損失超過1000 億元。地震是導致我國傷亡人數最多的自然災害。據統(tǒng)計20世紀以來中國發(fā)生6 級以上地震650 次,其中震級達7 級以上的地震98次約占世界的十分之一,震級達8級以上的地震9次,全球發(fā)生的4 次震級達8.5級以上的特大地震,有2次發(fā)生在中國,地震死亡人數高達59 萬人,約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此外干旱、熱帶風暴和雹災等氣象災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以及森林火災等各種自然災害在我國也時有發(fā)生。

      二、防范國際投資自然災害風險的對策建議

      據統(tǒng)計與預測,世界開始進入自然災害多發(fā)的時期,國際投資也面臨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風險。直面自然災害,抗擊國際投資風險也就成為亟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部分提出了防范國際投資自然災害風險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投資國的自然地理認識

      在國際投資中,對自然災害風險的預防是防范損失最根本的辦法。而預防最行之有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辦法即是加強對投資國的自然地理認識,只有在投資前對投資國是否是自然災害多發(fā)地區(qū)、自然災害嚴重程度、災害防范措施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地降低投資金額面臨的災害損失,預防資金因為盲目投資造成后悔莫及的悲劇。

      以地震多發(fā)區(qū)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為例,這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它像一個巨大的環(huán),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qū),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后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新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斐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我國臺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huán)繞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fā)生在這里。 因此,對于在該地區(qū)的房地產、實體資產以及受地震災害影響較大的投資對象的投資應相對謹慎。

      (二)加強對投資對象的風險評估

      目前,已有的成熟的國際投資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4種:

      (1)基于指標體系的災害風險評估。基于指標的災害風險評估體系構建側重于指標的選取以及權重方法的優(yōu)化,涉及的空間尺度范圍較廣,既包括全球、也包括國家和市級等空間尺度。目前,適用于全球災害風險評估的指標計劃有Hotspots、美洲計劃,此外,不少方法也利用指標體系從國家、市級尺度對自然災害風險進行了評估。基于指標體系的風險評估是借鑒空間信息格網技術,將具有致災因子各種屬性(如強度、頻度)和脆弱性指標(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建筑物等)數據轉變成格網形式,通過一定數學法則疊加得到具有空間拓撲關系的災害風險值,最終達到災害風險評估的目的。

      基于指標體系的災害風險評估研究在國內外發(fā)展都較為成熟,適合以較大區(qū)域作為研究對象,但此種方法主觀性強,無法模擬復雜系統(tǒng)的不確定性與動態(tài)性。

      (2)基于風險概率的災害風險評估。利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如gambel分布),對歷史災害數據進行分析,找出災害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結合承災體損失數據,建立災害發(fā)生概率與其的函數關系式,以此達到預測未來發(fā)生的災害風險。

      (3)基于情景的災害風險評估。利用各種數值模擬軟件對不同情景下自然災害強度(對于洪澇災害來說,如淹沒深度、淹沒時間、流速等)的模擬,并疊置承災體屬性信息(如土地利類型數據、人口密度等),以直觀地顯示災情的時空演變特征與區(qū)域影響,從而達到自然災害動態(tài)風險評估。

      (4)VaR模型。在對國際投資的自然風險評估上,我們可以采取VaR方法對其風險進行評估。

      VaR的中文含義為“風險價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既定的置信度內,用于評估和計量任何一種金融資產最小損失。投資主體采用VaR風險計量模型來計量各種業(yè)務和投資組合的市場風險,并將其水平與所承擔的市場風險相掛鉤。以提高其資本充足度,增加其資本實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正常情況下的國際投資的自然風險是由許多微小的、獨立的隨機因素組成。而每一種隨機因素不能壓倒一切因素作為主導作用。具有這種特點的分布即是正態(tài)分布,適合采用方差――協方差進行國際投資風險的計算。投資主體便可以根據模型估算的市場風險價值進行風險管理,將該測量出的風險值和要求的損失上限進行比較,當風險值小于該損失上限對說明投資金額的風險還在控制之中;而當風險值大于該損失上限時,說明投資主體必須采取必需的手段進行調整,控制好投資金額的風險。

      (三)對投資對象要有充分調研

      在同樣的地域環(huán)境中,不同的投資對象收自然災害的影響自然不同,以本次日本地震災害為例,受到影響最大的自然是房地產、工廠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而面對暴雨、龍卷風等自然災害,農產品遭受損失最大。因此,對投資對象的確定應該建立在對投資對興國自然環(huán)境有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擇相應可能損失最小的投資產品。

      三、國際投資中的自然災害風險管理

      自然災害引起的國際投資風險引起了各國的重視,以下是相對可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運用。

      (一)運用政府財政對自然災害損失進行補償

      財政補償的基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構成了國際投資自然災害損失傳統(tǒng)的資金補償來源。但是,以我國為例,政府的財政收入總量有限。這些有限的財政收入中,由財政預算安排的災害救濟支出只是財政支出計劃中的一小部分。據統(tǒng)計,20世紀80年代國家財政提供的自然災害救濟款平均每年只有9.35億元,只相當于災害損失的1.35%。20世紀90年代國家財政提供的自然災害救濟款平均每年只有18億元左右,只相當于災害損失的1.8%左右。可見,當巨災發(fā)生時,依靠國家財政救濟支出對災害損失的補償程度是比較低的。

      但是,政府財政補償是在自然災害發(fā)生后對受災方第一時間的補償,具有最快、最直接的特點,對穩(wěn)定市場社會安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運用商業(yè)保險及其金融衍生品管理自然災害風險

      (1)保險轉移風險

      對于國際投資,保險轉移風險可以分為單一的和綜合的兩種方式。所謂單一風險的保險轉移就是指國際投資方購買保險將某一種自然災害風險轉移給保險人的轉移方式,例如美國國家洪水保險計劃僅承保單一的洪水風險。所謂綜合風險的保險轉移是指投資方通過購買保險將兩種或以上的自然災害風險轉移給保險人的轉移方式,國內保險公司的財產保險險種條款大都為投保人提供了這類風險轉移方式。例如企業(yè)財產綜合險的保險責任往往包括雷擊、暴風、暴雨、臺風、洪水、泥石流、雪災雹災、冰凌、龍卷風、崖崩突發(fā)性滑坡和地方突然塌陷等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

      (2)再保險轉移風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28條的規(guī)定,再保險的定義為:“保險人將其承擔的保險業(yè)務,以承保形式,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人的,為再保險?!?實質是在全體被保險人之間對風險的又一次轉移和分散。因此,從另一個方面說,再保險轉移方式是原保險人以繳付分保費為代價將風險責任轉移給再保險人。

      如今,再保險已經成為整個保險業(yè)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再保險應該成為國際投資自然災害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倫敦、紐約、蘇黎世、慕尼黑、中國香港等都是著名的國際再保險市場,通過這種超越國界的再保險安排,使風險分散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對于國際投資風險的化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使從而能分散消化得更為徹底;另一方面,一批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專業(yè)再保險公司發(fā)展、壯大起來,這樣,大大方便投資對象分布廣泛的國際投資方的投保,也使其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其他保險類風險轉移方式

      在國際上,所謂的其他保險式風險轉移方式是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簡稱ART,是除開上述兩種保險產品的保險轉移方式。其主要有兩個方面構成,一是風險載體,二是可選保險產品。風險載體主要包括自保、自保公司、風險自留集團、共保集團和資本市場??蛇x保險產品主要包括有限風險再保險、多年期/多險種產品等。

      筆者認為,由于載體不再局限于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可選產品也不再局限于單調的保險產品,傳統(tǒng)保險方式可能產生的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后果時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可以由此而發(fā)生改變,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國際投資,投資方向、投資金額靈活多變,規(guī)模巨大,新型靈活的保險方式可以更好地適應國際投資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的要求,也可以為不同地投資量身訂做保險產品。

      (4)巨災債券及其衍生金融產品

      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巨災債券多是針對地震、颶風和暴風雪等自然災害設計的。如美國東海岸的颶風、加州的地震、歐洲冬季的暴風雪、日本的地震和龍卷風等。巨災債券是通過發(fā)行收益與指定的巨災損失相連結的債券。在資本市場上,需要通過專門中間機構(SPRVS)來確保巨災發(fā)生時保險公司可以得到及時的補償,以及保障債券投資者獲得與巨災損失相連結的投資收益。巨災債券將保險公司部分巨災風險轉移給債券投資者。

      巨災債券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觸發(fā)條件,即賠償的條件,賠償性觸發(fā)條件是以其實際損失賠償數額來表示的,指數性觸發(fā)條件則用某種特殊的指數來表示,如行業(yè)損失指數和參數指數等,是一種損失的相對水平。由此可見投資者的收益和損失是由發(fā)生怎樣的自然災害風險或風險程度如何決定的。根據債券發(fā)行時約定的條款,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或者部分在剩余時間內應得的利息,還可能會損失部分本金。

      筆者認為,相對于其他保險產品,巨災債券流動型、規(guī)模大、損益高,與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情況緊密相關,這就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風險對沖的投資工具。與常見的金融工具期貨相似,巨災債券也可以開發(fā)其期貨,期貨分為可以分為預測發(fā)生災害和預測不發(fā)生兩種。當國際投資者投資相關的投資對象時,可以做多與投資對象相關的預測災害發(fā)生的巨災債券期貨,或做空預測災害不發(fā)生的巨災債券期貨,這樣,即使災害發(fā)生,由巨災債券期貨帶來的收益可以補償部分國際投資的損失。如果對沖量適當,完全可以鎖定國際投資的最大損失。

      相應的,還可以開發(fā)巨災債券的期權、互換等,充實巨災債券的風險對沖金融衍生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專家表示,此次日本地震有望超過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成為首個觸發(fā)多個巨災債券的自然巨災。據統(tǒng)計,日本地震將使面值共17億美元的10只債券面臨觸發(fā)點挑戰(zhàn)。

      (5)利用天氣指數等自然災害期貨

      天氣指數期貨指的是每個月的開始,期貨市場主管機構都會根據過去10年當月的氣溫情況,為降溫度日數或升溫度日數確定一個初始值,比如40度(華氏)。為使市場運轉起來,指定的做市商將接著喊出“出價”和“要價”,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這是投資者可以買進或賣出的度數。

      對于國際投資者,天氣的變化對部分投資產品的收入影響巨大,而對于投資者,對天氣的預測和農產品的收益行程對沖,使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鎖定收益,或將因天氣原因引起的損失降至最低,也就使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相應減小。。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現有期貨市場,今后如果讓天氣指數期貨這樣的衍生品能夠發(fā)展起來,保險公司可以在這些市場上轉移承保風險,加之一定程度的保費補貼和稅收優(yōu)惠,其在技術上的困難將會大大降低,不可能總是出現“投資險越做越虧”的情況。

      同理,可以以降雨量等自然災害指標為標的,進行期貨的創(chuàng)立與交易。

      綜上所述,在進行國際投資前,應對投資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對投資對象有全面的風險評估,對于不同的自然災害風險,可以采取不同的風險轉移方式。保險轉移方式、再保險轉移方式、ART方式和各種金融衍生品相結合,金融市場與政府相結合,金融衍生品的開發(fā)使得自然災害風險的轉移既以保險市場為基礎,又有資本市場作后盾,更有政府作保障。

      2010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都給世界經濟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國際投資者應該時時以風險管理為標尺,盡最大可能地減少風險,避免突如其來的巨大損失。

      參考文獻:

      [1]劉新立.風險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鄒銘,范一大等.自然災害風險管理與預警體系[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呂向敏,楊建立,張惠蘭.跨國公司國際投資風險的成因及管理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

      [4]郎一環(huán),王禮茂,張明華.中國短缺資源跨國開發(fā)的風險管理――以石油為例[J].資源科學,2003(05)

      [5]葛全勝,鄒銘,鄭景云.中國自然災害風險綜合評估初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劉新立.風險管理[M].北京院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吳定富.中國風險管理報告2010[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8]Sigma.The picture of ART,No.1/2003

      自然災害的防范范文第4篇

      關鍵詞:水文災害;等級劃定;水文要素頻率;防災效率

      1、引言

      自然界有許多災害,自然災害按孕災環(huán)境可分為大氣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巖石圈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和天文災害。水文災害是其中之一,水文災害現象主要表現為洪澇、水資源短缺、水污染等,可危及人類生存。隨著人類的進步發(fā)展,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公眾意識在提高,能力在加強,措施在規(guī)范,應對不同等級的突發(fā)性災害需要相應的應急及防范措施。探討如何正確劃一水文災害等級,以提高防災抗災的服務效率,拓寬水文學的發(fā)展。

      2、水文概況地球上現有約13.9億立方公里的水,水在循環(huán)過程中的存在和運動的各種形態(tài)稱為水文現象。水文現象在各種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在空間分布或時間變化上都顯得十分復雜。 水文現象的時間變化過程存在著有周期而又不重復(概率、重現期)的性質,一般稱為“準周期”性質。水文學研究是關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環(huán)、運動等變化規(guī)律,以及運用這些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的知識體系、領域十分寬廣。

      水文科學不僅研究水量,而且研究水質,不僅研究現時水情的瞬息動態(tài),而且探求全球水的生命史,預測它未來的變化趨勢。社會的發(fā)展,大規(guī)模的人類活動對自然水體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突出需求,研究和評價人類活動的水文效應和這種效應的環(huán)境意義,揭示人類活動影響下水文現象的規(guī)律;在與洪澇、水旱災害的斗爭,在保護水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探討水文分析的新方法和新途徑,思考和研究水文現象的規(guī)律等等,現化水文科學的研究領域正在向著為興利除害、水資源最優(yōu)開發(fā)利用的方向發(fā)展,以期為防災減災增效以及客觀評價、合理開發(fā)、充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3.自然災害情況各種自然災害既可能單獨發(fā)生,也可能與其他災害連鎖反應,形成群發(fā)性災害,其影響和危害更為慘重。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水災造成的損失最大,約占 40%,發(fā)生在1998年7-8月份長江及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其次是熱帶風暴和臺風占20%, 地震和旱災各占15%;其他災害占10%。

      4、水文災害情況從古至今,天氣、氣候和水對人類的生產、生活一直具有很大影響,人類的社會活動反過來也影響著天氣、氣候和水循環(huán)。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yè)時代以后,天氣、氣候與水文現象的人為因素逐漸強化。亞洲備災中心執(zhí)行理事Bhichit Rattakul博士表示:“水文氣象災難會對人類、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所依賴的社會經濟系統(tǒng)造成巨大的破壞。干旱、洪水及暴風雨可危及人類的生存,破壞重要的生存系統(tǒng),阻礙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進程”。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龍卷風、洪水、干旱等極端氣候現象的發(fā)生頻率近百年來有增無減。尤其最近幾年,這些災害的強度前所未有。過去10年的統(tǒng)計顯示,超過80%的自然災害是氣象和水文災害。所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從20世紀50年代的每年約40億美元增加到20世紀90年代的每年約400億美元,其中氣象和水文災害造成的損失占65%以上。

      5、水文災害與和社會關系我國災害種類多、強度大、頻率高、受災國土面積廣,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交替頻繁發(fā)生,給社會財產、人身安全、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秩序造成了嚴重危害和巨大的損失。水已成為影響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水在表現它的自然屬性的同時,它的社會屬性也日益表現出來,并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水文科學發(fā)展成為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水文災害問題日受公眾關注。

      現代科學技術使獲取水文信息的手段和分析水文信息的方法有了長足的進步,使人們研究水文現象的能力發(fā)展到新的水平。世界各國、各級政府為提高防御災害的管理和決策能力,增強預測預報能力,相應建立災害類別等級制度,對不同災害區(qū)域、等級分別進行建檔歸類,使各個災害點的資料規(guī)范系統(tǒng),有據可查,以應對突發(fā)性的自然災害,并制定相應的應急及防范措施。

      同時,人們注意到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水土流失即水多、水少、水臟、水渾四大水文課題,水文工作是基礎、是前題;從歷史上看,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社會對水文工作的要求如此迫切,2002年有近20條涉及水文工作的新水法頒布實施,以及2007年6月1日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更為水文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發(fā)展機遇。

      6、災害等級的 劃分

      6.1等級劃定設想水文的自然災害深受公眾和政府的重視,如何正確劃一水文災害等級有必要納入管理化、規(guī)范化、進程化。隨著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統(tǒng)一的需要,便于社會公眾參與了解水文災害狀況和政府的管理決策,用更為科學的方法和依據來劃定水文災害等級,提供了水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水文狀況,是提高防災抗災效率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提高組織水平和科學水平的一個表現,以保障國家公共安全、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水文災害等級劃定設想是跳出專業(yè)圈子尋找通俗、通用又科學的新語言,把涉及水文自然災害程度一般用這種相對等級表示。這樣可以從水多、水少、水臟、水渾四大水文課題入手。可歸類為三種災害,洪澇災害主要是水多,水旱災害主要指水少,即水資源缺乏或水旱,可以降雨、徑流、蒸發(fā)等洪水水文要素的出現概率為標準,水資源缺乏的地方還增加人均水資源量指數為標準;水質災害為水臟、水渾,合稱水資源質量問題,以水質綜合指數(國家地面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6.2幾個說明劃定水文災害等級,可操作性強、分類簡單、通用、易看懂、易掌握,便于統(tǒng)一向社會和公眾,能警示水文災害動態(tài):洪澇、旱災、水質污染的程度狀況。(1) 在防汛中,推進我國水文災害的監(jiān)測、預警和防御,提高洪澇災害預測預報能力,用相對等級增強預測洪澇災害的中長期度,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強化各級行政管理人員與群眾理解各種預報、警報和組織防治救災的效率(2)在水資源管理上,便于統(tǒng)一管理和保護各類水資源,便于統(tǒng)一制定水資源水質保護的技術政策和法規(guī)條例,以及水文災害的風險評估機制。(3)能滿足防御災害的公眾需求和公眾意識,及掌握水文災害的知情權、水文災害的警惕性。

      參考文獻:

      自然災害的防范范文第5篇

      公司工會: 

      xxx分工會嚴格按照《關于開展今冬明春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工作》的通知要求,進行加強各類安全風險預控、隱患排查治理、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等工作,嚴格落實歲末年初的安全防范工作,堅決遏制事故的發(fā)生。所有在建項目按照要求圍繞:一、進一步教育員工切實增強安全意識,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做到“四不傷害”;二、按照《安全生產法》、《職業(yè)病防治法》和《工會法》等相關法規(guī),依法開展群眾性監(jiān)督;三、作好隱患排查與整治的跟蹤督促工作。現將排查、治理情況匯報公司。

      一、成立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為確保此次大排查大整治取得實效,成立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xxxx部歲末年初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大排查大治理工作。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xxxx部,負責行動的日常工作及具體事務協調。

      另成立大排查大整治檢查工作組,工作組組長由領導小組副組長擔任,組員由相關部門臨時抽調人員組成。

      二、大排查大治理內容

      (一)應急管理方面

      結合xxx部應急能力建設評估工作的有關要求,突出排查整治應急管理責任、體系和能力落實情況。重點排查整治是否嚴格落實應急值班制度、突發(fā)事件信息報送,事故災害預防與準備、監(jiān)測與預警的有關規(guī)定;是否制定完善各類事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崗位應急處置卡;是否按要求開展了演練;是否落實了領導值班/帶班和重要崗位24小時值班規(guī)定,在歲末年初的關鍵時期保持應急狀態(tài);是否有確保滿足突發(fā)事件處置工作需要的應急物資、裝備;是否與外部救援單位建立聯系方式;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專家能否做到發(fā)生險情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應對處置。

      (二)安全生產、?;饭芾砑半姎饣馂姆揽胤矫?/p>

      歲末年初、“兩會”期間是安全生產關鍵時期,要突出排查是否嚴格落實上級關于今冬明春(歲末年初)相關會議、文件精神,尤其是施工項目部是否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或工作方案;是否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依法加強安全管理和崗位隱患排查治理,嚴防各類事故發(fā)生;是否結合xxx部生產經營及員工作業(yè)活動特點,對xxx部存在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重大風險控制項目、復雜地質條件下各類工程項目以及受限空間作業(yè)等進行辨識和管控;是否按規(guī)定開展安全生產監(jiān)督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是否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摸排和隱患排查工作;是否根據《公司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實施工作方案》要求以“人防、物防、技防”多措并舉開展綜合治理工作;是否及時上報安全生產事故信息等。

      (三)交通安全方面

      針對歲末年初、“兩會”期間的特點,嚴控交通安全風險。突出排查是否對部門所屬專職駕駛人員開展日常交通安全培訓;是否對車輛進行正常保養(yǎng)維護以確保車況完好;是否對自駕車的員工集中開展交通安全培訓;是否存在兼職駕駛員未在xxx部總部登記備案等情況。

      (四)自然災害方面

      強化綜合措施,有效防范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突出排查各項目部是否與當地氣象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自然災害防治責任是否在項目部內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是否制定和落實自然災害防范應對措施;是否加強易發(fā)生自然災害地區(qū)防范低溫雨雪凝凍災害、地質災害等措施;是否加強自然災害易發(fā)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jiān)測監(jiān)控和預警工作。

      (五)海外安全方面:

      境外工程項目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做到早發(fā)現、速核實、快報告,為領導決策、科學應對和處置突發(fā)事件贏得先機。應突出排查境外工程項目部是否加強對項目所在地災害性天氣、疫情、輿情警訊的監(jiān)測;是否與國內上級部門、國別代表處(或海外區(qū)域總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保持聯系和信息溝通順暢;境外工程項目人員是否能遵守當地法律法規(guī)、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外派境外工程項目人員是否與當地員工和諧相處;境外工程項目部是否能深入分析研判所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潛在的各類安全風險隱患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三、大排查大治理落實情況

      2019年1月第一周:在建項目13個(海外項目2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出現較大的安全隱患,并對一般隱患進行了整改,其中安全生產、?;饭芾砑半姎饣馂姆揽仉[患7項已整改,交通安全隱患1項已整改。

      2019年1月第二周:在建項目10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出現較大的安全隱患,并對一般隱患進行了整改,其中安全生產、?;饭芾砑半姎饣馂姆揽仉[患3項已整改。

      2019年1月第三周:在建項目8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由于臨近春節(jié),大部分施工人員已離場,沒有發(fā)現較大及一般的安全隱患。

      2019年1月第四周:在建項目共5個(海外項目3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發(fā)現較大及一般的安全隱患。

      2019年2月第三周:在建項目2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發(fā)現較大及一般的安全隱患。

      2019年2月第四周:在建施工項目8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發(fā)現較大及一般的安全隱患。

      2019年3月第一周:在建施工項目8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發(fā)現較大及一般的安全隱患。

      2019年3月第二周:在建施工項目8個;在建項目根據公司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隱患排查、治理,沒有發(fā)現較大及一般的安全隱患。 

       

      色先锋av资源中文字幕| av在线入口一区二区| 亚洲女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 日本50岁丰满熟妇xxxx|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亚洲一码二码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自拍av|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国产精品日本天堂| 日本女优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国产97色在线 | 免| 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无|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在线a免费观看| 偷拍女厕尿尿在线免费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永永|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性爱区免费视频一区| 成人av综合资源在线|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84pao强力打造免费视频34| 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中国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播放|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蜜桃视频免费进入观看| 极品美女aⅴ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国产我不卡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