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無機化工生產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在大一首先進行化學與生物物料識用,對工廠生產過程缺乏系統(tǒng)了解,這需要在后面的生物化工綜合實訓中加強實踐動手操作?!吧锘どa運行與操控”是為化工學院生物化工工藝專業(yè)配置的生產技術類專業(yè)課程,學習情境以典型生物化工產品生產工藝、流程、裝置和生產操作技術等知識和技能組成。為此選擇學生在生活中的啤酒和化工中常用試劑乙醇的生產過程作為實訓項目,這兩個項目不僅是生化過程的典型案例,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其生產過程的興趣。以淀粉為原料的酒精生產過程,學生可以學習菌種擴大培養(yǎng)、糊化、糖化、發(fā)酵、精餾等多個工序,操作空消、實消、發(fā)酵罐控制系統(tǒng),精餾等。在啤酒的發(fā)酵過程中,學生能夠進行低溫發(fā)酵,變溫控制、吸附過濾等操作,達到了以情境學習,項目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消化。
2工程化、職場化、生產型的工學結合實訓平臺建設
2.1菌種擴大培養(yǎng)按照無菌要求建設無菌操作室,緩沖更衣間、傳遞窗,采用消毒劑和紫外燈消毒,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無菌操作。培養(yǎng)室配置了光照培養(yǎng)箱和恒溫震蕩培養(yǎng)箱,能夠進行各類微生物培養(yǎng)??砷_展微生物形態(tài)觀察、微生物計數、菌種擴大培養(yǎng)、菌種分離純化等實訓。本系統(tǒng)除了空調凈化系統(tǒng)缺陷外,其他均按照生產實際建設。
2.2酒精生產線建設酒精生產線按照淀粉質原料生產工藝,如圖1所示,在發(fā)酵罐內采用雙酶法進行淀粉的糊化、糖化,配置兩級種子培養(yǎng)發(fā)酵罐,發(fā)酵結束后,對發(fā)酵液進行過濾和精餾,通過精餾可獲得醫(yī)用酒精或工業(yè)酒精。此系統(tǒng)除了能夠滿足酒精發(fā)酵外,還配置空氣凈化系統(tǒng)、溶氧電極、pH電極、補料系統(tǒng)等,能夠進行其他生化產品的好氧發(fā)酵。公用工程建設了一套空氣壓縮系統(tǒng)、蒸汽發(fā)生系統(tǒng),能夠同時滿足整個實訓室發(fā)酵罐系統(tǒng)需求。
2.3啤酒生產線建設啤酒生產裝置包括糖化鍋(煮沸鍋)、啤酒發(fā)酵罐、麥芽汁過濾系統(tǒng)、板框過濾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直接采用麥芽粉進行糖化、過濾、麥汁煮沸、酒花添加、低溫發(fā)酵、過濾等操作,滿足啤酒釀造工藝要求,如圖2所示。啤酒發(fā)酵采用低溫發(fā)酵,設置主發(fā)酵溫度9~9.5℃(上限10℃,下限9℃),主發(fā)酵結束后,以2℃/天的速度降溫至4℃,后保持24小時,2℃分4次降溫,每次0.5℃。最后以3小時/℃的速度將發(fā)酵罐降溫至1~1.5℃,保持此溫度3~5天(貯酒)后,最終獲得鮮啤酒。
3使用實效
3.1學生實訓學生在該實訓平臺中能夠進行基礎的微生物功能與應用實訓、生物化工生產運行與操控綜合實訓以及相關制藥專業(yè)生物化工技術綜合實訓,學生能夠熟悉培養(yǎng)基配制、微生物培養(yǎng)、微生物純化、染色、形態(tài)觀察、計數等操作,在發(fā)酵系統(tǒng)方面,熟悉發(fā)酵過程工藝參數控制、生產工藝流程、公用工程。該實訓平臺能夠滿足學生實訓需要,學生職場化氛圍濃厚,普遍反應較好。
3.2教師科研在該實訓平臺基礎上,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申請并建設了一個省級工程研發(fā)中心-江蘇省生物環(huán)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fā)中心,在與精細化工綜合實訓平臺共享的基礎上,成立了兩個科技服務團隊,完成了近十項校企合作橫向課題,進行了“生物生產運行與操控”課程改革,完成其精品課程建設。實訓平臺為本專業(yè)教改和科研服務,所建設的儀器設備要能夠滿足教師進行科研的需求,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進行科研試驗提供物質保障。同時,實訓平臺為師資隊伍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石,特別是為“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提供了物質保障。
4結語
關鍵詞:紅谷;綠色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谷子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近年來在拜泉縣的種植面積卻逐年減少,其主要原因是,對土質的要求很嚴,產量比較低,而且,再加上多年來施肥不盡合理,致使耕層板結越來越重,因此也就越來越不利于谷子的生長和發(fā)育。為了獲得理想的產量,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拜泉縣總結了谷子高產栽培技術,僅供參考。
1 選地整地
谷子種植必須進行合理輪作,忌重迎茬。所以種植綠色無公害紅谷子就必須選擇生態(tài)條件良好、地力條件適合、土壤肥力高、雜草少、蓄水保墑的地塊。并要求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8%以上,pH值6.5左右。谷子的前茬以大豆、玉米、高粱均可。整地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相結合的土壤耕作制,做到無漏耕、無坷垃、無立垡,無較大的殘株。秋翻深度要達到20~23cm,翻后立即鎮(zhèn)壓。
2 適時播種
2.1 播期
在地表10cm土層穩(wěn)定通過7~8℃時播種,拜泉縣一般在5月5~15日播種,應及時搶墑播種,把種子播種在豐產期。
2.2 施肥
根據紅谷的需肥規(guī)律,結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料20~30t/hm2做基肥;隨播種施入新葉牌有機無機復混肥150~200kg/hm2做種肥;在谷子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300~450kg/hm2。
2.3 播量
一般每667m2播量0.7kg左右。種子要求發(fā)芽率不低于85%,籽粒飽滿,純度和凈度達到98%以上。
2.4 播種方式
播種使用機播,采用壟上雙行播的方法,即壟上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一次播種保全苗,同時播種深度根據土壤墑情確定。墑情好的淺播,墑情不好的深播,以不超過3~4cm為宜,小行距8~10cm。播后及時踩格子。
3 田間管理
3.1 壓青苗
谷苗2.5和3.5葉時于晴天下午15:00左右用木磙子壓青苗,促使幼根與土壤緊密接觸,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強植株的抗倒性和耐旱能力,控制地上部分生長。
3.2 補栽
播種后要及時補栽,如缺苗斷空嚴重時,可結合間苗移栽同品種的幼苗,4~5片葉的幼苗移栽時最易成活。
3.3 適時間定苗
谷子葉齡在4~5葉時,及時進行間苗、定苗。不可過密,每667m2保苗2萬~3萬株。
3.4 中耕除草
3.4.1 中耕
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質疏松,要及時鏟趟,做到早鏟早趟、多鏟多趟,達到消雜滅草、提高地溫,促進幼苗早發(fā)速生,提質升級。一般進行三鏟三趟,應在幼苗期、拔節(jié)期、孕穗期進行。
3.4.2 化學除草
在播后苗前,每667m2地用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50g,兌水20~30kg噴霧。苗后除草。防除禾本科雜草,每667m2用50%稗草烯乳油300~400mL,兌水20~40kg,在谷子葉齡2~3葉期,均勻噴霧,對后茬作物安全。防除闊葉雜草,每667m2用72%2,4―滴丁酯乳油40~50mL,兌水20~40kg,在谷子葉齡4~5葉期,雜草大部出齊時,均勻噴霧,對后茬作物安全。
3.5 排水
谷子開花后,最忌田間積水,積水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病害加重,導致植株早衰、空癟粒增多、千粒重下降。因此,如遇內澇,應及時挖排水溝排除田間積水。
3.6 中耕施肥
谷子在5~6葉期結合中耕進行第1次施肥。做到淺鋤,達到滅草不埋苗。每667m2施尿素3kg。在8~9葉期進行第2次施肥。要求深鋤、滅凈雜草,并向植株根部培土。每667m2施尿素10kg。在孕穗期第3次施肥,每667m2追施尿素15kg。進入灌漿期,可用1%的尿素水葉噴,延長葉片功能期。
4 病蟲害防治
谷子的主要病蟲害主要有粟跳甲、蚜蟲、黏蟲等蟲害,以及谷瘟病、白發(fā)病等真細菌病害。在病蟲害防治中應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以化學防治為輔?!?/p>
4.1 防治地下害蟲
谷子播種前按種子量2.5%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金針蟲,辛硫磷顆粒每667m2用2.5kg隨耕地翻入土中。
4.2 防治粟跳甲
谷子4~5葉時用50%甲胺磷乳油400倍液噴霧,或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葉噴。每667m2用藥液量20~30kg。
4.3 防治蚜蟲
當田間每百株蚜量達500頭時達到防治指標,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菊酯類藥劑噴霧,每667m2用藥液量20~30kg。
4.4 防治黏蟲
在黏蟲幼蟲3齡前,當每平方米幼蟲20頭時進行防治??捎?0%敵敵畏、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氧樂氰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霧。
4.5 防治黑穗病、白發(fā)病、谷瘟病
在白發(fā)病、黑穗病混合發(fā)生地區(qū),可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加3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2∶1)混合均勻后按種子重量0.3%拌種。防治谷瘟病。在谷子抽穗期,可用6%的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噴霧,用藥液量20~30kg。
5 適時收獲
1.1 基地選擇 無公害白瓜籽生產基地必須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基地周邊2km以內無重大污染源(包括工礦和醫(yī)院等污染源)。大氣、土壤和水質環(huán)境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環(huán)境質量標準。生產基地應盡可能選擇在白瓜籽的主產區(qū)和高產區(qū),且土壤肥沃、旱澇保收。
1.2 生產標準 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物質(農藥、化肥),并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guī)程進行生產和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驗符合特定的標準,經專門機構認證,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1.3 氣候條件 適宜生長的年平均氣溫7℃~10℃,生長期平均氣溫15℃~25℃。
1.4 土壤條件 要求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質地良好,疏松肥沃,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活土層6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環(huán)境質量達到GB/T184072-2001規(guī)定的要求。
1.5 地勢 適宜坡度在15°以下地種植。坡度15°~25°的山地、丘陵地,栽種時宜修水平溝,水平溝走向應有3‰~5‰的比降。
2 栽培管理技術
2.1 品種選擇 根據基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地理環(huán)境等條件,選擇豐產性好,品質優(yōu)良、生態(tài)適應性好、瓜碼密、抗病蟲和抗逆性強,千粒重和籽仁率高,板大、皮薄、籽仁飽滿,色澤清亮、市場前景廣闊的品種。
2.2 播種前處理
2.2.1 施足基肥,整地做畦 施用肥料應符合NY/T394-2000的要求。各種農家肥必須經高溫發(fā)酵腐熟后方可使用,嚴禁使用硝態(tài)氮肥。白瓜籽根系淺,吸肥水能力弱,需肥較多。在中等肥力地塊,每667m2施有機肥4000~5000kg,尿素1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10kg或草木灰250kg,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宜作畦栽培,做畦方式根據土壤條件而異,畦行距1m,畦寬0.5m,然后根據播種方式進行覆膜。
2.2.2 種子處理 a.浸種。采用溫湯浸種。用50℃~55℃的溫水緩慢注入盛有種子的容器中,水與種子的比例是5∶1,并不斷攪拌至水溫降到30℃左右時,浸種8~10h,然后撈出準備催芽。b.催芽。將浸種好的種子用濕沙布包好,注意透氣性。然后置于25℃~28℃的恒溫條件下催芽24~48h,待75%種子露白時,準備播種。
2.3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播種期的早晚直接影響幼苗的質量和出苗,過早播種易受到晚霜的危害。播種過晚,幼苗弱小,生育期推遲,產量低。因此,適期播種是其高產的關鍵。一般情況下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進行播種。高畦栽培,破膜直播或覆膜點播,有條件的播前灌水。為防晚霜危害,可采用膜下挖穴點播,每穴二粒,播后覆土覆膜,這種方法優(yōu)點在于秧苗出土后可在穴內生長10d左右,避免晚霜侵襲,還可使播期提前8~10d,延長生育期,有利于獲得高產,一葉一心幼苗頂膜時破膜放風,但放苗不能過猛,應注意防止閃苗。
種植密度每667m2保苗1900~2223株,寬窄行種植,在0.5m寬的畦上播兩行,株距0.4~0.5m。輪作周期3a以上。
2.4 田間管理
2.4.1 查苗補苗 待秧苗出土后,要及時觀察出苗情況,發(fā)現缺苗,立即補種,保證全苗壯苗。
2.4.2 整枝壓蔓 a.單蔓整枝,即只留一條主蔓,其余側蔓全部摘除,當主蔓長到0.5m左右時,在其走向的下面挖一淺溝,將瓜蔓埋入溝中,培土、壓實,其后在坐瓜節(jié)位2~3節(jié)壓第二道蔓。b.多蔓整枝,即瓜苗出現5~6片真葉時,對主蔓進行打頂,促使發(fā)生側蔓,一般側蔓上雌花多出現在2~6節(jié),比主蔓結瓜早,宜留2~4條側蔓,其余側蔓摘除,每個側蔓留1個瓜,其余摘掉。生產上宜采用單蔓整枝。
2.4.3 適時追肥、灌水、中耕 當第一個瓜座穩(wěn)后,根據土壤墑情,每667m2追施尿素或硫酸銨10kg,并于果實膨大期,葉面噴施1~2次0.3%~0.5%的磷酸二氫鉀加0.1%尿素混合液2kg,并結合追肥灌水,及時中耕除草,促進果實發(fā)育,一般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3次。坐果前期注意不要過量施用高濃度速效性氮肥,以免造成莖葉徒長,影響坐果。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天進行。
2.4.4 人工授粉 白瓜籽屬雌雄同株異花植物,依靠昆蟲作為媒介傳粉。為了提高坐果率,可實行人工輔助授粉,每天上午6時~9時進行,將當天開放散粉的雄花采下,取掉花冠,將花粉輕輕涂于雌花柱頭上,一朵雄花可授2~5朵雌花。人工授粉可提高坐果率20%以上。
2.4.5 留瓜與瓜的管理 早熟品種一般1株只留1~2個瓜,中晚熟品種采用多蔓整枝,每株可留3~4個瓜。留瓜節(jié)位和雌花發(fā)育對其產量及品質均有很大影響,生產上一般都在主蔓上留瓜,并選留第2~3朵雌花座瓜最好。
對選留的瓜要及時順瓜和墊瓜,幼瓜膨大后要進行翻瓜,以便接受陽光照射,避免強光灼傷。生長期可在瓜蔓達6~7片葉時用竹簽在根莖青白相間處扎一小孔洞,放入6~8個瓜寶顆粒,用泥土封住洞口,對增加單瓜重,提高產籽量效果明顯,還可用15~20mg/kg的2,4-D蘸花?;ū9?。
冬春栽培:9―12月播種育苗,10月一翌年1月定植,翌年1―5月采收上市。
夏秋栽培:4―6月播種育苗,5―7月定植,7―10月采收上市。
二、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yōu)質、豐產、耐貯運、商品性佳、適應市場的品種,如南海王子318、319,瓊茂5號,茂椒四號、五號等。
三、苗床及種子處理
1 育苗設施
根據季節(jié)、氣候條件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育苗設施,同時還應配備一些遮陽、保溫、保水的設施,最好采用穴盤育苗和工廠化育苗,并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以創(chuàng)造適合秧苗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
2 營養(yǎng)土的配制
因地制宜地選用無病蟲害源的田土、腐熟農家肥、草木灰或椰糠等,按體積比為4:3:3配制成營養(yǎng)土,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入三元復合肥1kg。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均勻裝入營養(yǎng)盤中。
3 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用福爾馬林30~50mL,加水3L,噴灑,用塑料薄膜悶蓋3d后揭膜,待氣味散盡后播種。
4 種子處理
溫湯浸種把種子放入50~55℃的溫水中,并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40℃時浸種4~5h。
催芽:浸種后的種子撈出洗凈后,在室內除去表層水分,置于30~33℃下恒溫保濕催芽。在種子尚未發(fā)芽前,必須注意每天用清水擦洗種子一次,以除去種子表面粘液,防止種子發(fā)霉腐爛,促進種子早發(fā)芽。
四、播種
根據辣椒種植的密度,每667m2大田種植3000~3500株,用種量約40~50g。
當催芽種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前先澆足底水,水滲下后每穴播1粒出芽種子,并用營養(yǎng)土覆土2cm,鋪平苗床面,然后用稻草蓋床面6~8cm,噴濕稻草,或用遮陽網覆蓋于苗床上,70%幼苗頂出土時撤除覆蓋物。
五、苗期管理
1 出苗期管理
從播種到2片子葉微展即稱為出苗期,需4~5d。管理上應控制好出苗期的溫度在22~26℃之間,高、低溫限界分別為30℃和18℃。
2 破心期管理
從子葉微展到第一片真葉微展稱為破心期,需3~4d。此期的管理關鍵是由促轉為適當的控,保證秧苗穩(wěn)健生長。
加強光照。在保證幼苗正常生長的前提下,盡可能使幼苗多見陽光,也就是在白天9時至18時要撤除覆蓋物,早晚覆蓋。
降低濕度。床土濕度應控制在持水量的60%~80%為宜。
防治猝倒病。辣椒幼苗破心期是突發(fā)猝倒病的敏感時期。發(fā)現病苗應立即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劑3000倍液。
3 旺盛生長期管理
幼苗破心期后進入旺盛生長期,需15~20d。在管理上要體現出促中有控、促控結合。
確保生長的適宜溫度。白天氣溫20~25℃,地溫16~18℃;夜間氣溫15~18℃,地溫可降至13~14℃。在冬春的寒潮期間育苗,仍必須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蓋苗床。
盡可能增加光照,提高幼苗光合生產率。
保證水分和養(yǎng)分供應。每隔一天澆水一次,不要使床土“露白”。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以防床土過濕而導致病害發(fā)生。結合澆水,每7~8d澆水肥一次,以三元復合肥為主,濃度為0.2%~0.3%,澆后及時噴凈水,防止燒苗。
防治立枯病。幼苗的中后期易發(fā)生立枯病。常選用的藥劑有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適時松土,促進幼苗根系生長。
4 煉苗期管理
在定植前3~4d應進行煉苗。主要措施有:揭除覆蓋物、控制肥水和噴抑制劑等。
六、整地與定植
1 整地
整地時,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kg,三元復合肥50kg,尿素30kg,過磷酸鈣40kg,餅肥30kg。過磷酸鈣、餅肥混合農家肥一起漚熟?;实氖┯昧空祭苯房偵L期肥料用量的2/3。畦寬為1.2m(包括溝),畦高為30~50cm,長度以實際大田的為準。
對于水源緊缺、雜草滋長、土質偏砂、溫度偏低的地方,最好實行地膜覆蓋栽培。覆膜時,盡可能選晴天無風的天氣,地膜要緊貼土面,四周要封嚴蓋實。
2 定植
定植時間主要依據苗齡的大小而定,以晴天下午定植為宜。采用雙行單株種植,株距為30~35cm,每667m2種植3000~3500株。定植當天的早晨或前天傍晚應對椒苗進行澆水,以免取苗時傷根。取苗時,盡量多帶土,少傷根,切勿折斷葉片。大小苗分級分區(qū)定植,以利于定植后的農事管理。穴盤育苗,取苗時營養(yǎng)土盡量保持完整。覆膜栽培,定植時,破孔盡可能小一些,以免風大時掀膜。
七、田間管理
1 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5~7d后澆一次“緩苗水”。當緩苗生根時,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群深扎土層,減緩地上部分生長,促使植株矮壯,起到蹲苗的作用。此時可輕施一次“提苗肥”。每667m2用三元復合肥10kg、尿素5kg昆水澆施;初果期配合灌水重施一次“掛果肥”。每667m2用三元復合肥40kg、氯化鉀或硫酸鉀10~15kg,宜開溝深埋。保證植株生長和果實膨大的雙層需要,更有利于提高早期產且.盛果期配合灌水巧追2~3次“壯果肥”。每次每667m2施三元復合肥10kg、氯化鉀或硫酸鉀5kg。一般采收1~2次追施一次壯果水肥。
對于地膜覆蓋栽培,前期不便根部追肥,以重施基肥為主。緩苗后的“提苗肥”仍不能忽視。以后的追肥以葉面追肥為主,主要采用生物有機肥,根據需要宜交替使用。
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區(qū),還應針對缺素的狀況增加追肥的種類和數量。
2 中耕除草與整枝
對于露地栽培的,為防止表土板結和雜草叢生,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最好是每澆水二次要中耕一次。第一、二次中耕宜深,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進根系生長;中后期中耕宜淺,以盡量減少根系的損傷。
初果期后,為減少營養(yǎng)消耗,需摘除雙杈枝以下的腋芽和老、病、殘葉。
3 保花保果
防止辣椒落花落果的主要農業(yè)措施有:選用抗病、抗逆性(耐高溫、低溫及耐寒、耐澇)強的品種;合理密植,適當進行植株調整,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群體結構;根據植株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合理配合N、P、K施用量;加強水分管理,防止土壤過干或過濕,及時防治病蟲害。
4 采收
根據市場要求及時采收,以保證產量與品質,一般早期應盡量早采。
5 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和蟲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
田間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瘡痂病。
苗期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黃守瓜等。
田間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薊馬、棉鈴蟲、茶黃螨、潛葉蠅、甜菜夜蛾。
(2)農業(yè)防治
針對主要病蟲控制對象,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與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有條件的地區(qū)實行水旱輪作;深溝高畦,覆蓋地膜;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及時清潔田園。
(3)物理防治
覆蓋銀灰色的地膜可驅避蚜蟲;溫湯浸種殺死種子表皮部分病菌。
(4)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積極保護和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生物藥劑:多采用植物源農藥藜蘆堿、苦參堿、印楝素等和生物源農藥如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BT粉等防治病蟲害。
(5)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
猝倒病、立枯?。?2.2%普力克水劑,1500~2000倍噴霧,安全間隔期7d。
灰霉病、早疫?。?0%速克靈粉劑,1500倍噴霧,安全間隔期7~10d。
病毒病:8%菌克毒克水劑,1000倍噴霧,安全間隔期5d。
疫?。?0%安克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噴霧,安全間隔期7d。
2013年4月11日,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組織的國家“十二五”863計劃“智能化植物工廠生產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舉行??萍疾哭r村司郭志偉副司長、許增泰處長,科技部農村中心張輝副處長、蔣大華博士,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劉旭副院長、科技局陸建忠副局長,項目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汪懋華院士、李天來教授、趙春江教授、李晉閩研究員,以及各課題組代表共計70余人出席了啟動會,會議由農業(yè)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梅旭榮所長主持。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劉旭副院長首先代表對項目的啟動表示熱烈祝賀,對科技部選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為項目首席專家單位表示衷心感謝,并簡要介紹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近年來在植物工廠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工作基礎,表示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將以項目啟動為契機,將盡可能提供一切必要條件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
科技部郭志偉副司長認真聽取了項目的總體匯報,充分肯定了項目的總體部署,尤其是項目管理過程中設立咨詢專家委員會的做法,同時對項目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該項目是科技部第一次將“智能植物工廠”列入863計劃,體現國家對植物工廠高技術研究的重視,希望項目團隊抓住機遇,凝練目標,突出重點,潛心研究,協(xié)同攻關,爭取出標志性的重大成果。
項目首席專家楊其長研究員概要介紹了項目背景、總體目標、研究內容、課題設置和具體部署,項目設立的七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各自課題的具體內容與實施方案,咨詢專家分別對各課題的執(zhí)行方案進行了有針對性地的指導,啟動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據悉,該項目是國家首次將“智能植物工廠”高技術研究列入863計劃,共設立七個課題,涉及植物工廠的LED節(jié)能光源、立體無土栽培、光溫耦合節(jié)能環(huán)境控制、營養(yǎng)液調控、基于網絡的智能管理以及人工光植物工廠、自然光植物工廠集成示范等方面,全國共有20多個優(yōu)勢科教單位和企業(yè)的160多位專家參與,項目的國撥總經費達4611 萬元。該項目的設立對推動我國植物工廠高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設施園藝產業(yè)的科技進步都將會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