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素描教學的相關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文藝復興時期起,素描繪畫本來是作為一種藝術方法來幫助畫家對物象結構的分析和研究的,這可以從眾多的大師素描繪畫作品中得到證實。但從19世紀后期起,由于印象主義繪畫的推動,感性直覺在素描繪畫中成為第一要素,這充分說明寫實并不是素描的基礎,素描也不是繪畫的基礎;個人情感的魅力、敏銳的洞察力、生動的表現力才是一幅作品的靈魂,怎樣把自己的感受呈現在紙上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法國巴黎現代博物館于1992年春舉辦了“藝術大師賈克梅蒂的回顧展”,其中有大量的素描人體習作,這些繪畫作品尺寸不大,落筆寥寥無幾,但給人們的啟迪非常巨大。大師以線的粗細、用筆的力度、連帶的關系來顯示人物的空間關系,從物象的結構著眼,完美地塑造了形體,展現了藝術的繪畫空間,形成了疏與密、明與暗、虛與實、壓縮與舒展等節(jié)奏韻律的空間意識,把素描中的明暗、質感、量感降至從屬。這種做法充分體現出大師對素描本質的認知和追求。
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瞬息萬變,生活節(jié)奏不斷地加快,致使現代人的心理放棄了固有的思維模式,選擇求新求變?,F今的藝術作品不僅要具有強烈的視覺藝術沖擊力,更要具有高度概括、性格鮮明、簡潔明了的藝術特征。這些信息清晰而準確地傳遞出一種信號,“短寫”可促使畫家強化自我觀看和所描繪對象的最主要的藝術特點,切實有力地給予夸張性表現。
回到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當中,我們要特別注重他們對表現性的反應能力,通過表現性釋放其個人感受,繪畫需要依據視覺的本能反應來進行創(chuàng)造。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短期作業(yè),能使學生們緊張而投入地表達物象,可以從多視角、全方位地去觀察和表達,這易于向物象轉移自身的藝術感受,從而引導學生的學習情趣,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力。在作品當中表達出自身內t7感悟和個性繪畫藝術語言是素描短寫中的重要問題。
藝術系的素描作業(yè)設有慢寫、速寫、印象素描、實驗素描、大師作品賞析等。慢寫是指素描寫生課中,以多課時進行繪畫作業(yè)的一種形式。它主要探求研究性和表現『生這兩種素描類型。速寫是課內素描寫生,分為靜物和人物動態(tài)寫生,在人物寫生當中常取動作幅度大、難持久的,具有更強的表現力的動作。寫生時間10分鐘至15分鐘不等,繪畫重點在于對人體運動規(guī)律的探究,主要研究人物的支撐面、重心和運動幅度等,通過線條繪畫方式的表達,將其表現形式發(fā)揮到極致。印象素描要離開寫生對象,旨在提高學生的觀看思維和形象記憶力。課內先由模特擺出姿態(tài)讓學生仔細觀察數分鐘后進行默寫,要求對人物大動態(tài)及主要關系的表達,將胸中的奇思妙想和稍縱即逝的畫面捕捉成可視性繪畫。實驗素描要打破傳統(tǒng)素描概念,將其他繪畫材料,如國畫筆墨、丙烯、液體顏料等引入素描教學中來,通過對材料的選擇及運用,重新對藝術語言進行整合,調整藝術思維,從而對造型觀念形成有力的沖擊。作品的繪畫視野得到拓展,造型語言也能得到豐富。大師作品賞析是對大師的素描、繪面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增強其自身的繪畫語言表現力并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臨摹。
在課堂寫生開始階段,當學生面對物象的時候,頭腦中充斥著許多先人為主的視覺經驗,揮之不去的圖像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讓他們無法借助直覺的本能進入觀看,無論怎樣也擺脫不了臨摹經典的感覺,或者是面對強烈的新鮮感而無從下手。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像資源、名作賞析,消解單一的繪畫模式,把中國傳統(tǒng)繪i的素養(yǎng)引入課堂;其次,從中西方繪畫語言的形式思考中展開討論,使其成為活潑的可重新建構的思維動力。在素描課的中間階段,我們發(fā)覺學生很大的苦惱是由于進入了一個比較寬泛、自由、自覺的繪畫狀態(tài)之中,而找不到個人方向所表現出的迷茫,這恰恰就是建立個人繪畫語言的初始階段,如果沒有這種痛苦和彷徨,畫得特別順暢,反倒是形式化的;另一種則是一味地追求畫面當中的創(chuàng)造性,而忽略了個人感受,這時的造型是空泛的、生硬的、缺乏個人特質的形式化風格。要把在素描寫生課中出現的這兩種現象及時地整合到中間狀態(tài)。
經過了四周的學習,在課程快結束時,學生已經從中體會到自由表達的樂趣。從新鮮的個人感受出發(fā),自覺進入到尋找表現性繪畫語言的嘗試,把景物和模特都看成一個參照物而不是依據模特兒和景物去寫實性繪畫,這樣既尋找了感覺的真實,同時又把個人感受轉化成對繪畫語言形式的思考,從而建立起一個有序的繪畫空間。比如一個普通的椅子,一輛普通的自行車,怎樣才能畫得有意思,從中能發(fā)現多少一般人看不出來的趣味,在這張畫中能體現出多少繪畫者的心思,能傳達給欣賞者多少信息;繪畫和思維產生關系后,再進行繪畫的時候,情感就能夠完全地投入,把自己對物象獨特的看法與體會也能充分表達,既能自娛自樂,又能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會引起觀者的共鳴。從課程實踐結果來看,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素描的基本知識及藝術思維和表現能力。他們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個性發(fā)揮,逐步由模擬走向創(chuàng)造,隨著對繪畫的深入理解,不斷地超越現有的表達,去建立新的表現手法,數量多、風格多樣、充滿激情、富有表現力的習作是此階段的主要特點。他們通過不斷學習,進步迅速、視角開闊、表現鮮活,由此可以對素描繪畫進行深層次的探求。在教學安排中,每個單元作業(yè)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課題,絕不泛泛而畫。好的題目能夠I吸引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和獨特想法,這是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教學中要鼓勵和提倡學生以獨特視角、獨到的理解及特別的表現手法來表達,這樣可以使作業(yè)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
在當今繪畫詞典概念中,素描已經不是指用單色繪畫材料來描繪的繪畫作品。它不僅體現了畫家的思考,而且詮釋了畫家思維活動的過程。它被理解為畫家藝術創(chuàng)造時形象思維的變化流程。大師們的杰出作品經過藝術評論家、藝術史學家們的探析與研究,讓世人可以清晰地理解和感悟到他們的思考方式、工作習慣以及他們對美的理解。當今世界各藝術博物館中收藏的大師素描草圖的藝術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那些完整的繪畫作品。所以,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將直觀感受轉換成畫面,做到獨立藝術思考才是素描教學的根本目的。中央美術學院閆新生教授提出,素描教學“以個人感受為基礎,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在個人感受和繪畫語言之間建立一種交流和溝通”。
在素描教學中,授課教師一方面要具備深厚而廣博的美術史學識和繪畫藝術鑒賞力;另一方面,還要時刻注意擺脫自身在教學中的偏愛與個人經驗的局限性,引入對繪畫理解更寬泛的思考。藝術不應局限在一個時代潮流,一家流派和一種民族精神的角度,要囊括進古往今來中西繪畫不同緯度的關聯,這恰是藝術當中最可貴的創(chuàng)造性。拋開以往眼中那些被肢解了的觀察方法,從自我內心出發(fā),發(fā)掘學生眼中最真實,最生動的映像,拋棄虛偽、做作、迎合,用真誠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用心來描繪這個感悟的思維空間,挖掘和發(fā)現他們在繪畫中的嶄新視角和大膽創(chuàng)新,果斷地肯定和表揚并指出其作品的不足之處。正如馬蒂斯所說:“藝術家用觀看來開始創(chuàng)造。觀看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希望能夠不帶偏見地觀看事物的這種努力,需要勇氣這類東西,這種勇氣對于要像頭一次看東西時那樣看每一事物的美術家來說是根本的。他應該像他是孩子時那樣去觀察生活,假如他喪失了這種能力,他就不可能用獨創(chuàng)的方式去自:戊表現?!?/p>
作者:李欣潘靜李檜單位: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