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年級識字效率教學基礎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兒童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據(jù)心理學家研究的成果:兒童在0至8歲期間,對于各種能力和知識信息的獲得是一生中最敏感的時期,也是學習新生事物的最有效時期,若錯過了這個要害時期,相關的學習就得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永遠無法彌補。
六七歲的學齡兒童,口頭語言已經(jīng)比較豐富,思維能力已達至相稱水平,他們從生活中多種渠道獲得的常識也已有一定基礎。非凡重要的是,此年齡段的孩子求知愿望強烈,對周圍的一切有不計其數(shù)的“為什么”。所以,我們說,這些學齡兒童需要用書面語言打開他們的知識之窗。但是,由于識字量的限制,直接制約了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識字,不僅是孩子閱讀的基礎,也是他們寫字的基礎。閱讀可以打開其知識視野,寫作可以讓其毫無阻礙地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感觸?!坝嘘P專家統(tǒng)計,在一般中文報刊中,常用字只有3650個,而認識其中的2009個就可讀懂報刊文章的97.4%,認識2500個字則能讀懂報刊文章的98.8%。由此可知,我國兒童假如能認識、書寫常用的2500個漢字,就具備閱讀和寫作的基本能力了。”[1]我們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教師每教一個字,都要讓學生達到“四會”的要求,即會讀、會講、會寫、會用。學生為了正確記住字形,需要重復書寫,耽誤了多少大量的識字時間。識字問題已成為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瓶頸”,學生識字晚、速度慢、要求高、數(shù)量少,嚴峻阻礙了閱讀,也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自身智能發(fā)展的需要,也與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不相適應。
為此,近幾年教導界興起了幾種識字教學方法,其中最為聞名的,也是得到專家稱道的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和“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兩種實驗?!白⒁糇R字、提前讀寫”實驗的詳細作法是:兒童入學先用7周左右時間教學漢語拼音,培養(yǎng)直呼音節(jié)的能力,使?jié)h語拼音成為讀寫工具。然后,學生先閱讀拼音課文,再閱讀漢字注音課文,進而閱讀漢字難字注重課文,做到提前閱讀。在把握漢字不多的情況下(一年級后把握350個字)先利用漢語拼音寫話,再用拼音夾漢字寫話,最后用漢字作文,做到提前作文。“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實驗以基本字帶字的為主要方式的集中識字教學法發(fā)展起來的。其根據(jù)聲旁標音,形旁表義的構字規(guī)律設計的,采用一字帶出一串字的方法來識字。以上兩種方法都是發(fā)揮漢語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來迅速發(fā)展小學生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但是,由于漢語拼音不能解決漢字同音多義、多體同音、一字多義等問題,使學生在識字形、不解字義、認字與識義間缺乏聯(lián)系,阻礙了小學生語言發(fā)展。非凡在學生把握漢字間架結構、偏旁部首與筆劃筆順,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正確地理解與運用漢字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改革當前的識字教學,使識寫分流,大量識、少量寫是解決能讀會寫的要害。借助現(xiàn)代教導技術激發(fā)學生識字愛好,改進識字方法是提高低年級識字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借助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識字愛好
心理學研究證實,六至七歲年齡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詳細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過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容和方法而獲得知識,產生愛好的。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愛好,才是最好的老師?!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可見,識字教學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愛好。識字愛好是學生積極識字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學生識字的心理保證,它能使學生變“要我識字”為“我要識字”,從而使其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在輕松、主動而富有創(chuàng)意中學習。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穩(wěn)固的識字愛好。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愛好,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一)利用孩子認識的兒歌識字
在低年級,讓兒童去學一個個單字,十分困難而且枯燥乏味,不容易記住。另一方面,學生在家庭和幼兒園已經(jīng)背過唱過大量的兒歌,這些知識背景正是學生識字的基礎。將這些兒童認識的歌詞編成識字教材,在兒童能輕松閱讀的基礎上,再將其中的單字抽出認讀,識字效率很高。當一個字不認識時,兒童只要背背兒歌,就能解決字音。兒童在學拼音之前,正是利用字在認識的兒歌中的位置來“注音”的。當學生讀熟課文,認熟生字以后,教師制作課件將生字單獨擺在一旁,學生可一邊讀課文,一邊找到相應的生字用鼠標邊玩邊讀,拖拉到對應的位置。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生愛好盎然,體驗了兒歌識字的樂趣,而且又重溫了兒歌的情境。在兒歌識字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想象,給兒童以遐想的空間,拓展了學生思維,發(fā)展了學生想象力,也充分張揚了學生個性。
(二)利用字謎,教孩子識字
從學生呀呀學語時,有的父母就常常出題: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短尾巴,寶寶知道是什么嗎?孩子思索后回答“兔子”,父母舉起大拇指表揚,孩子欣喜萬分。最近幾年在學生中還流行了“腦筋急轉彎”的游戲活動,學生樂此不疲,高興之余也學到了許多。甚至有報道:天天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手里拿著削尖的和擦字橡皮,翻開報紙的某一頁,沉浸在眼前的縱橫字謎里,寫了又擦,擦了又寫,時而興高采烈,時而垂頭喪氣,原來他們在解字謎。將漢字編成字謎,讓學生猜,是學生最感愛好的事情。
教師設計趣味猜字謎的游戲,借助電腦稚趣的圖像、清晰的音響、鮮艷的色彩,讓學生仔細觀察、積極動腦。如“太陽升上地面”(謎底:旦)屏幕上隨著伴音,紅艷艷的太陽冉冉升上地面。孩子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思維被激活了,展開想象,努力尋找相關聯(lián)的字。猜謎活動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愛好,并讓他們在做游戲中發(fā)現(xiàn)猜字謎、編字謎也是識字的好辦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個活動遷移到課外活動中,使他們愛猜、樂猜,并能用自編字謎語的方法來識記大量課本外的生字。學生編得字謎五花八門,令人忍俊不禁。有:“春”字編出三人同日去春游;日月交朋友就是“明”;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等。如此簡樸而有趣味的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愛好和積極性。
(三)利用游戲,教孩子識字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將枯燥的識字編為游戲,在游戲中識字,能大大激發(fā)兒童識字的愛好。例如,同桌二人,將字卡反放,由一人翻字卡,誰先讀出誰得字卡,最后數(shù)數(shù)誰得的字卡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這個游戲考驗的是兒童對字的認識程度。開火車(分小組進行):其他孩子學發(fā)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組詞或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承開(讀錯的學生在車上表演讀兒歌)。穿衣戴帽:寫出一個不完整的字,讓學生把筆畫補充完整。補完之后,學生也記住了這些漢字的不同。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于由兩個熟字組成的生字。請學生練習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借助信息技術玩游戲,也是學生的一大樂趣。利用“金山畫王筆”給學生創(chuàng)設識字氛圍,學生邊畫畫邊學字,其樂融融。給畫面添上一只熊,粘貼上畫板后,可調動大小。更妙的是點擊“喇叭”按鈕,它會發(fā)出正確的讀音,同時畫板上出現(xiàn)漢字與拼音。這樣的識字方式對學生來說非常新鮮,生動的畫面和艷麗的色彩同時強烈地刺激著他們的感官。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還可親手繪制自己感愛好的卡通圖畫,從中也認識了不少漢字。這種識字記憶方式雖多為無意識記憶,學生反而記得牢固,回生率低。另外,還可以自編電腦識字游戲,在此舉兩種方式。1、猜認生字:教師先將課文內容呈現(xiàn)在屏幕上,制作課件設置一個每兩秒移動一次的“樹葉”或“放大鏡”,讓樹葉隨機“紛飛”或放大鏡隨機“運動”停在生字上,讓本課的所有生字逐一變色放大,學生聚精會神地見字認字,實現(xiàn)快速認讀。在緊張激烈的氣氛中,孩子的注重力高度集中,神經(jīng)高度興奮,效果很好。2、組合生字:將生字中的合體字各部分分離,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獨體字或者偏旁部首運動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快速認讀所見的偏旁或漢字,如“木”和“兆”組成“桃”,“扁”和“羽”組成“翩”,“雷”去掉“田”加上“包”組成“雹”“氵”加“可”組成“河”等等。二、教給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識字漢字那么多,假如每一個字都手把手地教給學生,時間不答應,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教給學生一些識字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識字。
(一)利用聯(lián)想識字
針對低年齡段學生善于想象的特點,在課堂中引導他們回憶生活情景聯(lián)想識字、熟記字形。如在生字“聰”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回憶本班成績最優(yōu)秀同學上課時的表現(xiàn),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要想成為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就必須做到耳聽、眼看、口說、心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這樣的教學字形的識記效果非常理想,同時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行為指導。
小學生有出乎成人意料的想象力,在識字教學中,適當?shù)鼗貞浬钋榫斑M行聯(lián)想,不僅可以激發(fā)愛好,提高識字效率,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書本中要求學會的漢字。如教學生字“山”時,請學生回憶生活情景說出口語中含有該字的常用詞,口頭組詞后老師選擇“高山、山谷、山林、爬山”這幾個使用頻率較高、筆畫較少、詞義淺顯的詞以“一字開花”的形式在黑板上出示。然后,先指著字領讀,課堂小結時進行抽查,還可以出示一些相關的反映生活情景的圖片幫助理解意思。這樣不僅利用學生的生活記憶提高了識字效率,而且能明顯地增加識字量,促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二)比較聯(lián)系,避免孤立識字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不要讓學生單獨去認識本課中的字,而是把帶有同一母體字的一組字一并出現(xiàn),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舉一反三把握字形。如學習“睛”這個字時,要和“清、請、晴”這一組字區(qū)別,讓學生通過比較,明白偏旁表示的意義,以免混淆。再如學習“娃”字,讓學生換偏旁,說字義。這樣,在學一個生字的同時,既復習了部分舊字,也學會了一串新字。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合緊密。在教學漢字過程中,應非凡注重聯(lián)系實際,進行趣味識字。例如,學習“鳥”有一點,是小鳥的眼睛,去掉一點就是“烏”,小鳥沒有了眼睛就烏黑一片?!巴谩敝械摹百琛倍嘞裥“淄玫膬芍婚L耳朵啊!“口”是它的身子,“兒”就像兩條長腿。那一點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沒有短尾巴就不可愛了。孩子們興致勃勃,在快樂的笑聲中記住了生字,更增添了學習愛好。教師在課堂上滲透了這種做法后,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想象。
(三)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識字效率
語文是最容易與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也是最開放的學科。識字教學假如局限在課堂上僅靠幾冊課本遠遠不夠。所以,必須向課外延伸,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導資源,拓寬學生獨立識字的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識字、運用。況且小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假如學過的生字不及時復習鞏固,就很容易回生。兒童把握字詞,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所以,在課外閱讀中的多練習、多應用,既可以擴大和加深對字詞的認識,又可以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正確性和靈活性,是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練習和運用識字效果的最好機會。
關于課外閱讀,根據(jù)筆者的實踐有如下建議:首先是親子閱讀。孩子都有讀書的需求,學齡前兒童都有睡前讓家長讀書聽的愛好。隨著孩子識字量的逐步擴大,策略要逐步改變。一開始,家長讀孩子聽;然后家長與孩子一起讀,可挑出一定的語句,讓孩子自己讀;最后,孩子讀家長聽和獨立閱讀。在閱讀中鞏固識字效果,并認識新生字。天天的讀書感觸,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發(fā)表在自己的班級網(wǎng)站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交流。其次,制作自己的“識字本”。只要走在大街上,就會看到各種招牌、廣告、警示。孩子們天天都要從街上經(jīng)過,他們的眼睛會好奇地看著窗外的世界,他們也會看到那些東西??墒?他們并不在意,也不知道那些字說的是什么。我們可以建議學生把這些招牌廣告,甚至是物品名稱的字都剪貼下來,或在家長的指導下寫出來、打出來,甚至是畫出來,這樣日積月累,建成自己的“識字本”。這樣保持下去,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不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只知道讀、寫、抄,原來它還可以寫、畫,而且這就是自己的生活!
再次,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愛好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采取模仿、創(chuàng)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可以舉辦“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游”、“逛商店”、“網(wǎng)絡虛擬旅行”等活動?;顒邮莾和畹囊徊糠?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重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人更廣闊的周圍環(huán)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空間。因此,當學生把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識字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心中時刻樹立“學生能行”的信念,遵循“識寫分流”的理念,把握住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和這個時代的特色,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就一定會在低年級完成識字任務,掃清閱讀的障礙,從而使學生提前進入讀寫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