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周易歷史唯物主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探討了《周易》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吨芤住吩还糯娜寮曳顬榻?jīng)典,是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們的必讀書。人們也曾把《周易》當作一部占筮的書,所以,在特定的時代也被當作封建迷信而受到批判。
關(guān)鍵詞:周易;歷史唯物主義
《周易》之所以被古代的儒家奉為經(jīng)典,是因為書的作者從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出發(fā),編進了大量歷史故事,記錄了大量歷史事件,它從頭至尾都放射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芒。但由于社會原因或作者的某種目的需要,把卜筮的時間、人物省掉,只把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隱晦地記錄下來,編在卦爻中作為例子。爻辭寫得簡單、概括,又加年代久遠,想辨清寫的什么時間、哪段歷史事件就不太容易了,所以,那光芒被歷史的塵埃所遮蔽,人們便有了種種不切實際的解釋,把它當作一部占筮的書也就不足為怪了。筆者不揣淺陋,就以《坤》卦爻辭為例,嘗試掃清塵埃,以就教于方家。
《坤》六爻是寫武王克商?!独ぁ妨橙娜缦拢撼趿郝乃瑘员?。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六四:括囊,無咎無譽。六五:黃裳,元吉。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初六》是寫武王伐紂的時間?!稌ぬ┦闹小氛f:“惟戊年,王次于河朔”。朱熹《周易本義》說:“戊午以《武成》考之是一月二十八日”?!妒酚洝ぶ鼙炯o》:“十一年十二月戊午畢渡盟津”?!兑葜軙な婪氛f:“惟一月丙辰旁生魄,若翼日丁巳,王乃步自周,于征伐商王紂”。由此可知,踐商的時間為冬季。出征時自然是天寒地凍,滿月冰霜了。
《六二》:“直方,大不習?!甭勔欢唷吨芤琢x證類纂》說:“方謂方國,古直省同字,直方疑即省方。《觀·象傳》曰:。''''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復·象傳》曰:''''后不省方''''……省方猶后世之巡狩”。《書·泰吐中》說:“群后以師畢會,1王乃徇師而誓”。武王這次巡狩其實是一次秘密軍事行動,即聯(lián)合各方同伐糾紂,因此才有“武王伐紂,不期會者八百國”①。只周鄰國就有“庸、蜀、羌、鬃、微、成、彭、濮人”②等國,同武王一起出師伐紂。所以說“直方”是武王借巡狩之名,行召開一次秘密軍事會議之實,聯(lián)合各方,去“燮伐大商”③?!按蟛涣暋保遣敷咚玫男g(shù)語。眾多專家認為“大”字是衍文。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說:“《象傳》舉經(jīng)文未及‘大’字,似其所據(jù)經(jīng)文本無‘大’字。《說文》說:“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卜”字寫作“h”形、與“人”形相似?!按蟛涣暋币苍S是“卜不習”。如《書·大禹謨》說:“卜不習吉”?!傲暡贰笔枪俜降恼疾分贫龋遣煌瑫r間對同一事情進行再貞。如:何敘甫先生所藏甲骨拓本,就有“癸未卜,習一卜,卜”的記載,《書·全滕》說“乃卜三龜,一習吉”。《左傳·襄公十三年》說:“先王卜征五年,兩歲習其祥,祥習則行,不習,則增修德而改卜”。一般情況下,遇到不吉的卜筮可以再卜?!读分械摹按蟛涣暋笔侵肝渫踉诜ゼq前,進行了卜筮,遇到不吉之卦,沒有再卜筮。武王仍堅持伐紂。據(jù)洪興祖《楚辭補注》說:“《六韜》云,武王東伐,至于河上,兩甚雷疾……天時不順,龜焦不兆,占筮不吉。”又如《荀子·儒效篇》說: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曰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啊妒印氛f:“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在北(東)方,不北(東)征’。武王不從”?!按蟛涣暋笔秦侈o中的斷辭,不屬于記事部分,不能同“直方”聯(lián)綴在一起,演義成與爻辭來本來未面目相悖的事件,解成“不熟悉其事或環(huán)境”?!读罚骸昂隆薄=鉃椤昂形恼隆?,不免是望文生義之嫌。高亨《周易大傳今注》中解釋得最為貼切?!昂斪x為今戈,今戈與戡同,克也,戰(zhàn)勝也。章當讀為商(《兌·九四》:''''商兌''''。漢帛書《周易》商作章,可證二字古通用。)殷商也。今戈商謂周武王克商?!?/p>
以上三爻是寫戰(zhàn)爭開始時間,寫武王聯(lián)絡各國伐紂,最后寫武王終于滅了殷商。以下三爻寫戰(zhàn)爭進程與戰(zhàn)斗場面。
《六四》:“括囊”。《國語、魯語下》:“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后人,使永監(jiān)焉,故銘其括曰''''肅慎氏之矢,以分大姬”?!俄f昭注》說:“監(jiān)視也?!獭弧憽!ā⒂鹬g也”。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釋:“括,箭的末端。張衡《兩京賦》:‘尋景追括’?!币来耍袄ā睉墙铻榧?。“括囊”是指箭鏃裝滿箭袋。大有《兵車行》中“行人弓箭各存腰”之勢。
《六五》:“黃裳”。高亭《易經(jīng)大傳今注》說:“裳漢帛書《周易》寫作。常大旗也。”孫詒讓《周禮正義》說:“正旗實止有五:常、放、方與、旗、旒。”《辭?!吩唬骸肮啪牌熘?。”《周禮》春官司常:‘日月為?!粗^繪日月於旗上也又據(jù)彭林《〈周禮〉五行思想新探》說:“以縹玄釋玄黃,則縹當為黃色,如此于文義方定,放鄭鍔、金榜、孫詒讓等均說大常為黃色,象中央土?!薄端境!罚何逭?,大常為天子之旗旃為諸侯所建……在這個戰(zhàn)場上有“黃裳”是對的。因為殷周會戰(zhàn)“其會如林”④,天子紂王指揮殷商之旅同周武王率“八百國”之師對壘,哪能會沒有“黃裳”出現(xiàn)呢?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紂王帥師與武王率兵相會在牧野,當然是二龍一場惡戰(zhàn)。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說:“玄黃亦可讀為泫潢,血流甚多貌?!蹦烈耙粦?zhàn),確實血流甚多。如《書·武成》說:“血流漂杵”?!稌ぞ憽氛f:“后武王誕將天威,咸劉厥敵”。又據(jù)《逸周書·世俘》說:“敦國九十有九國……服國六百五十有二”,“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有二百四十?!边@樣的記載雖有夸張成分,但血流“玄黃”還是可信的。商紂不是輕而易舉就可戰(zhàn)勝的,戰(zhàn)斗一定很激烈、殘酷?!把髌啤辈淮罂赡?,說血流“玄黃”還是真實的。
《坤》六爻寫的是武王伐紂的一場大戰(zhàn),從戰(zhàn)爭蘊釀、開始到戰(zhàn)爭的進程,結(jié)局。爻辭只寥寥數(shù)字,就把這次戰(zhàn)斗捕繪出來了。這場戰(zhàn)爭是這個樣子:伐紂是武王蘊釀了已久的事情。伐商前他不斷地巡狩,聯(lián)絡了僅殷的八百諸候。在冰天雪地的一月,討伐商紂王的軍隊出發(fā)了。武王宣讀討殷檄文《泰誓》后,九國之師渡過盟津。武王兵將打著黃旗,挎著箭袋手執(zhí)干戈,同紂王“如林”的大軍會戰(zhàn)在商郊。兩軍對壘,驚心動魄,血流成河。最后,紂軍大敗,殷紂王自焚而死。
總之,武王克商是周建國前所發(fā)生的一次大規(guī)橫的戰(zhàn)爭,也可以說有劃時代意義。武王滅了殷,從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這件大事,在《易經(jīng)》中有所反映,是沒有問題的?!独ぁ坟缘牧尘褪蔷幷哂煤啛捁艠愕恼Z言,生動而較完整地記錄了這次戰(zhàn)爭,無意中為今人留下了珍貴的早期的歷史資料,這是值得慶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