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國內外人文護理的近況及走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進行每項操作前都先從病人的角度考慮,了解病人的精神心理感受,可見國外的人文護理理念發(fā)展較為成熟。人文服務意識較強在日本,護士大部分時間總是在巡視病房,很少會看到護士扎堆待在辦公室內;在韓國首爾峨山醫(yī)院,護士60%的時間都陪在病人身邊,她們認為“我是在為病人工作”,而不是在“為工作而工作”,這種意識使護士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拉近,進行互動溝通,準確及時把握病人及家屬的需求,進一步調整改善護理措施的實施,盡可能滿足病人的需求。
人文護理實踐
落實人性化服務在新加坡,很多綜合性醫(yī)院不允許病人住走廊,病床之間均有垂簾,保護病人的隱私;加拿大的護理工作細化到關注患兒每個時刻的變化,時刻根據(jù)病人的病情制定合適的管理流程與措施,護理人員在進行操作過程中,充分尊重病人的隱私,真正實現(xiàn)了人性化的護理理念。護士將病人當做朋友來對待,尊重“朋友”的人格,了解“朋友”的需求,幫助“朋友”盡快康復是她們的使命與職責,護患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的基礎上。80年代中期,日本擁有一定規(guī)模的醫(yī)院里實施單元型繼續(xù)責任制護理,指派責任護士和副手在同一單元共同完成幾例病人的連續(xù)護理。個性化護理可以針對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和內容,對住院病人進行動態(tài)資料的分析評估與動態(tài)服務,根據(jù)病人的需求進行動態(tài)調整,取代了長期以來千篇一律的“以疾病為中心”護理報務。
國內人文護理現(xiàn)狀
護理領域專家對人文護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臨床關懷護理的實施文獻占到66.5%,說明關懷護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人文護理正在我國逐步發(fā)展,由于起步較晚,大多數(shù)的理論是引用于國外,還不能體現(xiàn)我國的護理特征,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十分有限,理論體系有待進一步的完善。臨床護理人員缺乏人文關懷相關知識的理論和技巧培訓,對護生的教育理念缺乏人文知識的融入,使護生對人文關懷本質和內涵的認知程度不高,導致在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漠視病人生理、心理和情感的需求。
人文護理走向
護理人員狀況目前國內護理人員缺乏,臨床護理人員配備與實際開放床位的比例不能滿足護理工作的需要;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使得護理重技術、輕人文思想根深蒂固,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積極性不高,導致病人的需求得不到較好的滿足,影響“以人為本”理念的實踐。個性化護理體系不完善所謂個性化護理,就是針對病人的性別、年齡、病種、疾病的不同階段以及個人文化程度、生活習慣、情感特征、家庭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不同,實施相應的個性化的護理措施。臨床上,由于護理人員的缺乏,醫(yī)院部門為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量,很多護理病歷的內容千篇一律,不能根據(jù)病人病情以及心理變化而進行針對性的變化,護理措施缺乏個體性,缺少對病人進行全面分析和動態(tài)記錄,而對于個性化護理,從所查閱的文獻來看很多還保持在理論研究層面,未在臨床上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起來。
人文環(huán)境氛圍不夠深厚蘇風玲。在研究中指出,人性化的住院環(huán)境明顯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舒適度。而目前的種種壓力使得醫(yī)院及臨床醫(yī)護人員彼此關懷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不夠甚至缺失,一方面醫(yī)院的設施不夠細致全面;另一方面,關懷氛圍(包括醫(yī)護之間、醫(yī)患關系、護患關系)有待加強。
啟示
護患矛盾尖銳如今緊張的護患關系使得護患之間的矛盾愈來愈尖銳,這與傳統(tǒng)上“以疾病為中心”的觀點是分不開的,護士的形象還沒有順應時代趨勢完成轉變,在進行護理服務的過程中,還沒有充分考慮到病人的利益與需求,沒有做到及時與病人進行交流,了解病人所處的環(huán)境,再加之當今社會住院難、看病貴的問題,為病人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以人為本”,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尊重病人的意見,尊重病人精神上的需求,可以有效緩解護患矛盾。
制度的制訂及落實有待提高對護理人員的人文護理操作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及獎懲措施,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還有欠缺,這使得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意識較為薄弱,無法積極主動表現(xiàn)出來。筆者認為在護理人員操作的規(guī)章制度當中,對于護士人文護理上的要求應當加以明確與強調,并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監(jiān)督與評價;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人文護理知識及實踐操作的培訓與考核,增強他們對人文護理的認知度和掌握度。
醫(yī)院對病房設施的布置以及對病人的管理尚需完善醫(yī)院的環(huán)境布置過于枯燥,色彩過于單一,并沒有全面考慮采取“以人為本”的行為措施,缺少人文關懷的設施及標識。醫(yī)院可通過在相應區(qū)域設置娛樂場所、增加溫馨標識以及適當增添音樂來滿足病人精神上的需求,促進疾病的康復;對病人的管理還不能完全脫離指令式的管理,應該尊重病人的需求,根據(jù)其需求做合理的調整,為病人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康復環(huán)境。
作者:王雯徐巧玲呂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