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香菱學詩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初中作文;讀寫結(jié)合;評價;交流;常態(tài)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關于作文訓練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少寫命題作文。”這樣的表述旨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自由地、真實地表達,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然而,語文教學中作文訓練一直處于近乎隨意的狀態(tài),可以說,關于寫作教學,一千個教師有一千種教法。語文教材關于寫作訓練的內(nèi)容編寫也是一變再變,但是不管怎么變,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的實際沒有改變。
怎樣讓作文訓練擺脫盲目,呈現(xiàn)常態(tài)化呢?
一、寫作與閱讀教學同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挖掘訓練素材,讓訓練內(nèi)容更加豐富,讓訓練形式更加多樣,讓訓練更為常態(tài)
具體根據(jù)語文教材閱讀材料特點,設計續(xù)寫、改寫、擴寫、仿寫、讀后感等不同形式的訓練,讓作文訓練與閱讀教學緊密結(jié)合,以讀促寫,相輔相成。
1.對敘事性強、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文章,設計續(xù)寫訓練
如續(xù)寫《皇帝的新裝》,游行大典之后會怎樣?《丑小鴨》一文之后,丑小鴨又回到了養(yǎng)鴨場,故事會怎樣?這樣的續(xù)寫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預知事物的能力。
2.對形式有特點、能換角度理解的文章,設計改寫訓練
古詩改寫成詞,詩歌改成記敘文,記敘文改成說明文;小說改成劇本。還可以改變語體:文言改成白話;改變結(jié)構(gòu),順敘改成倒敘,重新組織材料;改變?nèi)朔Q: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如:將《化石吟》改寫成散文,從韓麥爾的角度寫《最后一課》,《木蘭詩》改編成《木蘭從軍》等等,這樣的改寫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對留有余味、能調(diào)動學生想象的文章設計擴寫訓練
很多短小精悍的文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塞翁失馬》《智子疑鄰》《詠雪》等,都給學生很多想象的空間。開展擴寫訓練,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4.對有思辨性、能激起學生共鳴甚至爭論的文章,進行寫讀后感訓練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如《楊修之死》《香菱學詩》《范進中舉》《出師表》《孔乙己》《變色龍》《愚公移山》等,都為學生寫讀后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讀后感將課本與學生的生活直接聯(lián)系起來,帶著學生從書本走到書外,可謂活學活用。
5.對能喚起學生回憶、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文章,進行仿寫訓練
如學了《散步》《荷葉 母親》《背影》《秋天的懷念》等體現(xiàn)家庭親情、母愛的文章,布置學生寫自己的家庭親情故事或者家庭成員;學了《我的老師》《王幾何》《羚羊木雕》等體現(xiàn)師生情、同窗情的文章,布置學生寫自己的老師或者同學;學了《濟南的冬天》《春》《夏感》等描繪自然之美的文章,布置學生寫自己眼中的大自然,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用文章贊美自然。
二、推行常態(tài)化的作文評改方式,自評、互評與師評相結(jié)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評價更加立體,讓評價更加高效,讓評價更加及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目標指出:“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因此推行一種常態(tài)化的作文評改方式對于作文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
1.自評
組織中學生進行作文自評自改,這種做法不但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得到應用,而且還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既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促進了語文第二課堂的開展。
2.互評
充分發(fā)揮學生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變一支筆批改作文為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批改作文。在評改別人的習作時,相互觀賞比較,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學有榜樣。
作文互評互改,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在整個過程中,促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將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融為一爐,把被動地接受變?yōu)橹鲃拥貐⑴c。
三、搭建常態(tài)化作文展示平臺,增進交流,相互激勵
寫作本質(zhì)上就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但是由于平常作文交流還太少,學生寫作的成就感遠遠未能被激發(fā)。為學生另外搭建一座常態(tài)化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獲得自信。
1.搭建班級交流平臺
如在教室布置班級優(yōu)秀作品展覽欄,組織學生編寫班級優(yōu)秀文集,督促學生整理個人文集等,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成就感。
2.搭建網(wǎng)絡交流平臺
信息化年代,學生很習慣網(wǎng)絡交流,博客、空間等,都是交流文章的很好的平臺。
總之,“不動筆墨不讀書”,把作文訓練與語文閱讀教學、學生生活緊密結(jié)合,并通過形式多樣的評價,通過有效的交流平臺,力求通過常態(tài)化的寫作訓練,讓學生習慣作文,熱愛寫作,讓作文訓練成為語文學習的一種常態(tài)。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指導中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 指導 文學素養(yǎng)
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必要補充,是課內(nèi)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訓練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中學生走向社會后獲取信息進一步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主要手段。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從這些方面去指導中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主動地搜集中外名著,潛心地去閱讀,漸漸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qū)W生簡介要讀的內(nèi)容,用故事中精彩、緊張和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chǎn)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快樂相聯(lián)系。例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時,學生對晁蓋等人用技之巧妙贊不絕口。緊接著,我又向同學們簡單介紹《水滸傳》中“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精彩故事。同學們深深地被吸引,極大地激起了他們閱讀探知的興趣。也可以設置一些題,例如對人物的評價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效果會更好。例如,學習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對祥子的痛苦生活,對祥子的命運無限關切。我趁熱打鐵,意味深長地告訴學生:開始祥子是一個好青年,老實、堅忍、自尊心強、吃苦耐勞,但后來卻變成一個麻木、潦倒、吃喝賭、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到底是什么力量毀滅了這個曾經(jīng)生機勃勃的人?悲劇的原因何在?老師堅信,你們讀了《駱駝祥子》之后,一切就都明白了。因為這樣,學生閱讀《駱駝祥子》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二、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nèi)、課外閱讀的關系
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nèi)帶動課外,讓課外豐富課內(nèi)。從課內(nèi)精讀學到的知識和閱讀方法技巧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得到復習,加深認識和實際運用,即“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為搞好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例如,我教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我就指導學生去讀《城南舊事》;教《我的叔叔于勒》,就介紹學生去讀《項鏈》;教《香菱學詩》,就引領學生去讀《紅樓夢》??????這樣通過橫向拓寬,縱向引深,既可以加深對語文的理解,又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有效激起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三、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nèi)容各異,有的壞書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他們要有選擇地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指導學生通過多讀多練,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例如,引導學生讀些描述偉大人物生活和斗爭的傳記,在革命戰(zhàn)爭和建設不同時期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的事跡以及有關人生觀、世界觀等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好書,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有利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
四、注重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在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根據(jù)不同學段的學生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某種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嚴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fā)現(xiàn)學生中由于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結(jié)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
五、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