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初三(6)班的羅潔紅,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禮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yǎng)的人,一定是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當我們和別人交往時,我們的言談舉止能體現(xiàn)出對他人的尊重。如果你能禮貌待人那么你一定會受人們歡迎和喜愛。
當然,講文明也離不開講誠信,不撒謊。講誠信,最重要的就是說話算數(shù),說到做到,也就是我們說的“言必行,行必果”,不說空話,不說大話。自己做不了的事,就不要輕易向別人許諾。古人說“輕諾必寡信”,隨隨便便向別人許諾的人一定是缺乏信用的人。當然,有時候,由于無法抗拒的客觀原因導致諾言無法實現(xiàn),你就應該向對方說明情況,并至歉意,以免給對方留下言而無信的印象。
[論文關鍵詞]高校禮儀教師 職業(yè)形象
近年來,高校十分重視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將其列入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范疇,專門開設了禮儀類課程。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的禮儀修養(yǎng),也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對高校從事禮儀教育教學工作的禮儀教師來講,因身負禮儀文化傳承之使命,加之禮儀學科的規(guī)范性、對象性、操作性等特征,更加凸顯出強烈的示范作用,這就需要高校禮儀教師塑造其專業(yè)化的職業(yè)形象。禮儀教師的職業(yè)形象是禮儀教師內在素養(yǎng)與外在表象的結合,它是禮儀教師思想素質、職業(yè)技能、工作態(tài)度、舉止言談等各方面素質的綜合反映,它在禮儀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高校禮儀教師職業(yè)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高校禮儀教育的重要實施者就是禮儀教師,“名師出高徒”,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禮儀教師良好的職業(yè)形象,是影響教育活動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形成教師威信和產(chǎn)生良好示范性作用的巨大教育力量。禮儀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著裝、待人接物、工作作風等都在無聲地影響著周圍的人,從而推動和提高整個教師群體的禮儀素質。特別是大學生耳濡目染,必然有助于他們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按照禮儀規(guī)范的要求學習、生活、工作,處理好人際關系,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禮儀修養(yǎng)。因此,作為高校禮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高校禮儀教育中的責任,認識到自身的職業(yè)形象在禮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強自身的禮儀影響,塑造良好的職業(yè)形象。
二、高校禮儀教師職業(yè)形象塑造的途徑
(一)內在素養(yǎng)的塑造
1.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禮是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儀是“禮”的表現(xiàn)形式,這使禮儀具備了道德的本質和道德的功能??鬃诱J為“仁(即德)發(fā)于心”,然后“行則合于禮”,無德則無禮?!白鹑恕⒕慈恕笔嵌Y儀的核心內涵,孔子在《論語·憲問》中強調“修己以敬”,認為修養(yǎng)好自己的品德是嚴肅、尊敬地對待一切事物的基礎。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高校禮儀教師的基本素質。蔣萍認為,禮儀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以德帶禮,又以禮顯德。就是禮儀可以把內在的道德精神與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人們總是通過禮儀來體現(xiàn)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作為禮儀傳播者的禮儀教師,更需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以道德的原則來自覺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方式,完善人格,努力追求道德修養(yǎng)。
2.豐富的知識內涵。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是高校禮儀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是有效教育指導學生的基本保證。禮儀教師必須掌握扎實的禮儀專業(yè)知識。我國古代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最早、最重要的禮儀著作《周記》《儀禮》《禮記》最為系統(tǒng),曾是維系社會生活秩序的重要因素,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影響最深遠的重要內容。作為身負文化傳承使命的高校禮儀教師,勢必要通讀這些代表中國禮儀文明的文獻經(jīng)典,以具備扎實的禮儀專業(yè)知識功底?,F(xiàn)代禮儀繼承并發(fā)展了古代傳統(tǒng)禮儀,適應了現(xiàn)代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需要,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華禮儀與西方禮儀相接合,從而形成了中西接軌、古今相通的現(xiàn)代禮儀。因此,高校禮儀教師要廣泛、深入地學習研究古今中外的禮儀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禮儀專業(yè)素養(yǎng)。此外,禮儀是一門綜合學科,它涉及社會學、倫理學、民俗學、公共關系學、管理學、心理學、美學、文學、藝術等,因此不能孤立于禮儀本身的學習,還要有加強相關學科知識學習的意識,廣泛閱讀其他方面的書籍。由于禮儀的內容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的發(fā)展和變化,所以禮儀教師還要關注時尚,不斷吸收新的信息,讓自己具有時代感,才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3.高雅的審美情趣。著名教育學家先生曾說過,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高雅的審美情趣,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修情養(yǎng)性,對禮儀教師的氣質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高校的禮儀教師,要加強自身對藝術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文學、藝術方面的興趣愛好,如音樂、舞蹈、繪畫、書法、文學、戲劇、旅游、攝影等。這不但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還能提高對藝術美的鑒賞能力。其實禮儀本身就是美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審美情趣與文化品位的窗口。高校禮儀教師應該也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素養(yǎng),這是一個人在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對穩(wěn)定的品質和能力,它使禮儀教師在辨別美、傳播美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高的修養(yǎng)。因為禮儀教學的過程,更是禮儀美的傳播過程,禮儀教師加強在這些方面的修煉,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美的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4.良好的溝通能力。禮儀是一門溝通的學問,禮儀教師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禮待人,善于溝通,用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對待工作和生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體諒、理解他人在生活思想、情感上的需要,豁達開朗,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種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形成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它使禮儀教師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讓他人親近喜歡,從而受到你的感染與影響;在禮儀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尊敬喜愛,從而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引。因此,高校禮儀教師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至關重要,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為禮儀教師職業(yè)形象的塑造添磚加瓦,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
(二)外在形象的塑造
內容總是要通過外在形式表達出來,在現(xiàn)代社會只注重內在的修煉是遠遠不夠的,人們早已開始加重了外在形象的分量。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諧”,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是內在素養(yǎng)與外在形象的和諧。高校禮儀教師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展示,正是對學生進行禮儀美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禮儀教師對自身的外在形象要有更高的自律意識和修煉意識。
1.整潔的儀容修飾。儀容指人的容貌,包括面部、頭發(fā)和未被服飾遮蓋的肢體等部分。整潔的儀容體現(xiàn)的是良好的精神面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對自己對他人和工作的尊重。高校禮儀教師更應該重視自己的儀容修飾,其總體要求是潔凈自然、形象端正、注意修飾。身體的清潔是良好儀容的基礎,禮儀教師應注意保持身體清潔、口氣清新。發(fā)型注意修理,干凈整潔。男教師要修面剃須,清爽干凈,女教師悅己宜人,勤修指甲,色彩淡雅。
2.良好的儀態(tài)體姿。人的儀態(tài)在表達人的內在氣質、涵養(yǎng)、自信、心理活動方面具有語言不可替代的獨特的真實性。儀態(tài)禮儀是禮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高校禮儀教師良好的儀態(tài),是最直觀的示范,是禮儀美的最好說明。良好的體態(tài)不僅表現(xiàn)出禮儀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更是對學生尊重友好的反映。儀態(tài)包括體態(tài)和面部表情。
良好的體姿,是高校禮儀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質。挺拔自信的站姿、端莊穩(wěn)重的坐姿、從容瀟灑的走姿、大方自然的手勢,都展示著禮儀教師的教養(yǎng)和風度。禮儀教師要注重身體的鍛煉,保持良好的體態(tài)體型,特別是身體的挺拔,做到立腰、沉肩、頭正,一舉一動注意對學生產(chǎn)生正面的影響,以供學生效仿。
面部表情,是教師在課堂上最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積極的面部表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構成面部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在人的所有表情中,微笑是最有吸引力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準確、自然地展示出自身的心理活動。因此,自然的微笑和親切的目光是禮儀教師必須擁有的,并且要養(yǎng)成習慣。對禮儀教師而言,它不僅是職責所需,更是善意、尊重、友好的體現(xiàn),可拉近師生距離,創(chuàng)造溫馨的交往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專業(yè)的著裝修飾。服飾不僅以包裹身體為目的,它是一個人社會角色、社會地位、修養(yǎng)、個性、生活態(tài)度、審美情趣的直觀反映。著裝最重要的修養(yǎng)原則是:讓自己的服飾隨著時間、地點、場合、角色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正如在樸素的場合穿樸素的服裝,在高級的場合穿考究的服裝,在運動時穿運動裝,在職場上穿職業(yè)裝。這里談高校禮儀教師的著裝,主要是針對禮儀教師在教學場合的情況。
教學場合需要的是專業(yè)、莊重、典雅的教師形象。高校禮儀教師的衣著應是整潔、典雅、大方的。無論男女禮儀教師都應著職業(yè)裝。職業(yè)裝就是有職業(yè)感、正式感的服裝,它能夠賦予人莊重、專業(yè)、明快、大方的美感。男教師必須穿著長褲,有領比無領有職業(yè)感,襯衫比T恤有職業(yè)感,有外套比無外套有職業(yè)感。注意著裝細節(jié),如襪子顏色與褲子或鞋的顏色一致,單排扣西裝紐扣最下面一顆不扣,或者全解開,雙排扣西裝紐扣必須全扣,腰帶上不掛東西,服裝色彩素雅等。女性的服裝較男性更為豐富多彩,這就要求女教師必須要掌握服飾搭配的技巧。高校禮儀教師的著裝要既端莊典雅又不乏時尚元素,既得體大方又富有品位。女教師可著款式簡潔大方的職業(yè)套裝(套裙或套褲),為避免死板,可將套裝分開來穿著,或選用絲巾、胸針等配飾加以點綴。著裝細節(jié)注意:著黑色或肉色絲襪(不露襪頭),黑色船鞋,忌緊、透、露,避免嫵媚、性感元素的服飾,配飾的選用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等。
莎士比亞說:“服裝可以表現(xiàn)人格?!狈b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表達自我的重要窗口。這也是一門學問,高校禮儀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自己在服飾方面的知識和信息的積累,深入理解著裝文化的內涵。還要有犀利敏銳的眼力(審美力)和與時俱進的時尚觀念,以專業(yè)得體的著裝去影響、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禮儀美的熏陶。
禮儀的內容豐富多彩。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禮儀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禮儀是禮節(jié)和儀式的總稱,是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互相尊重而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和程序。
儀表
儀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儀容、服飾、體態(tài)等。儀表屬于美的外在因素,反映人的精神狀態(tài)。儀表美是一個人心靈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tǒng)一,美好純正的儀表來自于高尚的道德品質,它和人的精神境界融為一體。端莊的儀表既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自尊。自重、自愛的一種表現(xiàn)。
禮貌
禮貌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良好的言談和行為。它主要包括口頭語言的禮貌、書面語言的禮貌。態(tài)度和行為舉止的禮貌。禮貌是人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的最簡單最直接的體現(xiàn),也是人類文明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現(xiàn)代社會,使用禮貌用語,對他人態(tài)度和藹,舉止適度,彬彬有禮,尊重他人已成為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
社交禮節(jié)
禮節(jié)是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和慣用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之總和。禮節(jié)是社會外在文明的組成部分,具有嚴格的禮儀性質。它反映著一定的道德原則的內容,反映著對人對己的尊重,是人們心靈美的外化。在階級社會,由于不同階級的人在利益上的根本沖突,禮節(jié)多流于形式。在現(xiàn)代社會中,由于人與人之間地位平等,其禮節(jié)從形式到內容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關心?,F(xiàn)代禮節(jié)主要包括:介紹的禮節(jié)、握手的禮節(jié)、打招呼的禮節(jié)、鞠躬的禮節(jié)、擁抱的禮節(jié)、親吻的禮節(jié)、舉手的禮節(jié)。脫帽的禮節(jié)、致意的禮節(jié);作揖的禮節(jié)、使用名片的禮節(jié)、使用電話的禮節(jié)、約會的禮節(jié)、聚會的禮節(jié)、舞會的禮節(jié)、宴會的禮節(jié)等等。
當今世界是個多元化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人們在各自生存環(huán)境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風俗習慣,其禮節(jié)從形式到內容都不盡相同。
儀式
儀式指行禮的具體過程或程序。它是禮儀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儀式是一種比較正規(guī)、隆重的禮儀形式。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或是組織在開展各項專題活動過程中,常常要舉辦各種儀式,以體現(xiàn)出對某人或某事的重視,或是為了紀念等等。常見的儀式包括成人儀式、結婚儀式、安葬儀式、憑吊儀式、告別儀式、開業(yè)或開幕儀式。閉幕儀式、歡迎儀式、升旗儀式、入場儀式、簽字儀式、剪彩儀式、揭匾掛牌儀式、頒獎授勛儀式、宣誓就職儀式、交接儀式、奠基儀式、洗禮儀式;捐贈儀式等等。儀式往往具有程序化的特點,這種程序有些是人為地約定俗成的。在現(xiàn)代禮儀中,儀式中有些程序是必要的,有些則可以簡化。因此,儀式也大有越來越簡化的趨勢。但是,有些儀式的程序是不可省略的,否則就是非禮。
禮儀的種類
禮儀內涵豐富,滲透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從識人到交人到工作,可以說處處都要應用禮儀。
那么,禮儀有哪幾種類型呢?總的來說,禮儀分為四大種:
1.日常生活禮儀。包括見面禮儀、介紹禮儀、交談禮儀、宴會禮儀、會客禮儀、舞會禮儀、饋贈禮儀、探病禮儀。
2.節(jié)俗節(jié)慶禮儀。包括春節(jié)禮儀、清明禮儀、端午禮儀、重陽禮儀、中秋禮儀習俗及結婚禮儀、殯葬禮儀和祝壽禮儀。
3.涉外交際禮儀。包括見面禮節(jié)、交談禮節(jié)、拜訪和赴宴禮節(jié)等。
4.商務禮儀。包括會議禮儀、談判禮儀、迎送禮儀及談判禁忌知識等。
其他還有公關禮儀、公務禮儀、家居禮儀和求職禮儀等。一般而言,禮儀知識并不是生搬硬套就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要想活學活用禮儀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文化知識,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禮儀與儀態(tài)
儀態(tài)是指人在行為中的姿勢和風度。姿勢是指身體呈現(xiàn)的各種形態(tài),而風度則是一種氣質。有些人長相端正,妝飾得體,卻毫無風度可言,這是因為其內在修養(yǎng)不夠高深,展現(xiàn)不出那種屬于精神層次的氣質。
在禮儀知識中,儀態(tài)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常常憑借一個人的儀態(tài)來判斷其品格、學識及道德的修養(yǎng)程度。
儀態(tài)是禮儀的體現(xiàn),風度優(yōu)雅、舉止得體的人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關鍵詞]商務日語 言語交際 非言語交際 日本文化
高職商務日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一批具有扎實的日語基礎和較強的日語交際及表達能力的商務日語實用型專門技術人才。因而,如何提高學生的商務日語溝通能力成為高職商務日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提高商務日語溝通能力也就是提高學生在職場中的交際能力,從而提高高職商務日語專業(yè)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
一、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
在日語辭典『辭苑中是這樣對“交際”下定義的:「社會生活をむ人のに行われる知?感情?思考の。言?文字その他?にえる各のものを媒介とする(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知覺、感情、思考的傳達。以語言、文字和其它的視覺,聽覺作為媒介來傳達各種信息。)正如定義中所述,作為交際的手段有多種多樣,其中語言和文字被視為最為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毋庸置疑言語交際在交際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語言,不用說交際溝通,就連人類的生存都無法想象。
但是,語言不是唯一的溝通手段,人們還可以通過表情、動作、體態(tài)、聲調等語言以外的手段進行溝通。這些伴隨著言語交際來傳達信息的手段即為非言語交際。非言語交際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伯德惠斯特曾指出,由語言傳達的信息只不過占到全部信息的35%左右??梢娢覀儫o意識中使用的非言語交際起著廣泛的作用。為了達到良好的溝通,必須掌握非言語要素,將其應用到言語交際中。
二、言語交際和商務日語溝通
言語交際在交際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言語交際在商務日語溝通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聽、說、讀、寫、譯”等日語語言能力很低的話,根本就不可能達到交際的目的,更談不上商務溝通了。但是,對于高職商務日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日語僅僅是一種語言工具,學習日語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商務溝通。那么,在具體的商務語境中,該如何提高言語交際能力呢,以下將從商務日語溝通的一些基本用語進行分析。
1.寒暄語。日本秉承大陸文化,人際交往中以“和”為貴,對禮節(jié)儀式十分講究,堪稱“禮儀之邦”。寒暄作為社會生活的劑,在日本社會受到高度重視。因此寒暄是順利進行商務日語溝通的第一步。根據(jù)“內外”、“上下”不同的人際關系而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是日本式寒暄的特征和原則。
2.敬語。上述提到日本是一個注重禮節(jié)儀式的國家,因此不管是在日本或者是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情況,如果不能正確的使用敬語就無法使溝通順利進行。在商務日語溝通中,談到客戶方面的人要用敬語,在談到本公司內部的人員,同事也好,上司也好,不能使用敬語。
3.日語的委婉表達和省略表達。委婉表達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存在。在日語中,委婉表達稱為「婉曲表。是一種避免直截了當,采用婉轉曲折的表達方式。在商務日語活動中,委婉表達常被用于“指示”、“依賴”、“拒絕”的間接表現(xiàn)方面。與日本人談判的外國商人常常由于日本人的曖昧表達而感到不知所措。從日本人的立場看,大量的委婉表達和省略表達正是為了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促使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非言語交際和商務日語溝通
日本人把“心領神會”、“不言而喻”作為交際的最高境界,因此,比起語言的交流來,日本人更善于領會對方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他們更加重視非言語交際。
日本人在講述自己的意見之前都會事先推測對方以及周圍的人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因此為了不使自己的意見傷害到別人他們非常注意這一點。他們認為談話時的沉默遠比雄辯更具深長的韻味。日語中關于非言語交際的諺語和說法,有「以心心(心領神會)、「不立文字(不言而喻)、「沈は金、雄弁は(沉默是金,雄辯是銀)、「言わぬが花(不說為妙)等等。
因此,在面對面的商務日語溝通中,要想有一個良好的交際關系,我們必須了解那些伴隨著言語交際的表情、動作、體態(tài)、聲調所傳達的信息。
日本人與人交談時一般不相互對視。特別是跟自己的上司說話時,日本人好像都不看對方的眼睛。只是稍微地掃一下眼角和嘴角之間。即使眼睛對視也是一瞬間的事。在商談、討論、勸導或談判等場合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在日本一般認為與聽話人視線相對并不是表示對對方的關心,而是表示說話人反抗的態(tài)度,把視線向下才是謙虛態(tài)度的表現(xiàn)。
人際距離的標準值,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距離感覺。日本人的交際禮儀是鞠躬,這就比握手、擁抱的交際禮儀需要更大的人際距離空間。中國人一般用握手來表示禮貌和敬意,習慣于相互之間距離較近,這會使日本人感到不適應。在商務溝通中不了解這一點,很容易招致誤會。
了解上述內容有助于我們在溝通中避免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一些行為和姿勢在商務活動中產(chǎn)生誤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失敗。
四、日本文化在商務日語溝通中的作用
總之,通過探討商務溝通中日本人特有的交際語言和交際行為,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特有的農(nóng)耕文化背景對交際起著重要的影響。日本人一直以集團理論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一旦進入某一組織或成為某個團體的一員,他們會維護這個集體的規(guī)定。個人服從集體,上下級人際關系井然有序,集體的和諧優(yōu)先,以他人的眼光約束自己的行為。
基于集團理論,日本人的內、外意識很強。對外是競爭,對內則重視和睦。這無論對語言交際還是對非語言交際都有很大的影響。日本的敬語、婉轉表達、省略表達之多正是反映了集團理論對言語交際的影響。此外,從日本人的言行舉止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傾向。日本人與交情深的內部的人和不熟的外部的人交往時區(qū)別得很清楚。對內部的人,從天氣到日常生活無所不談,而跟外部的人說話十分拘謹客氣。日本式的微笑、鞠躬,彬彬有禮以及沉默寡言體現(xiàn)的是集團理論對非言語交際的影響。
五、結語
在交際上,語言和文化是互相存在、互相影響的整體,文化是語言表現(xiàn)的基本內容,與此相對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對語言體系知識和語言理解當然是重要的,但是僅僅是語言的知識和能力是無法填補交際的不足之處。
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商務日語溝通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了非語言交際手段的傳授以及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背后的企業(yè)文化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
參考文獻:
[1]王秀文.日本語言與跨文化交際[M]. 2003. 11-62.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qū),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xiàn)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jù)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jù)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后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
而隨著中西方交流日益頻繁,了解一些西餐餐飲禮儀,也將會有利于我們在工作中順利地開展外交活動、生活中避免可能會遭遇的尷尬。
下面就我所知道有一些方面與你共享一下:
不少人在吃西餐時,都會擔心“失禮”。其實,所謂餐桌禮儀是為了讓餐膳可以不受阻礙和破壞,而得以順利流暢地進行的實用守則。謹記“整齊、清潔和保持安靜”三項原則便可無往而不利。
一、宴會禮儀
(1)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盡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著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梢杂貌徒淼囊唤遣寥プ焐匣蚴种干系挠蜐n或臟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醬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吃。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著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6)如果有魚這道菜的話,它多半在湯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魚的一把專用叉子,它也可能與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總之,魚叉放在肉叉的外側離盤較遠的一側。
(7)通常在魚上桌之前,魚骨早就剔凈了,如果你吃的那塊魚還有刺的話,你可以左手拿著面包卷,或一塊面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應悄悄地,盡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將它取出,放在盤子邊沿上,別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對法國餐桌禮儀的忌諱有些了解,如后:
二、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在點菜時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的人只會為同臺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的細節(jié)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話已算合格。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類時(如牛扒)應從角落開始切,吃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tài)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人生一世,必須交際;社會進步,要求交際;進行交際,需要規(guī)則。所謂禮儀,即人際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是人際交往的行為秩序,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國別性。隨著國際交融的普勢化,禮儀日益顯現(xiàn)其普認性特質。這也是人類文明時代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