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中國數學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教材中很多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能引我們自豪的民族情結。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周圍環(huán)境,努力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1r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陋(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南宋數學家楊輝著《詳解九章算法》(1261年)中,載有一張所謂“開方作法本源圖”,實際就是一張二項系數表。這張圖摘自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數學家賈憲的一部著作。“開方作法本源圖”現在就叫“賈憲三角”或“楊輝三角”。二項系數表在西方則叫“帕斯卡三角”(1654年)。又如華羅庚幼年未受過正規(guī)教育,可才華橫溢,為數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頑強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遙遙領先;獲得中國“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數學家吳文俊,他擔任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主席,成為首個擔任被譽為“數學界的奧林匹克”大會主席的中國人,讓國人驕傲。學生對這些成就有一種自豪感,從而會更加熱愛祖國、認真學習,希望掌握先人們創(chuàng)造的數學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科技發(fā)明,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才華。
2揭示數學思想方法。引導高中生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過,數學是辨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高中數學教材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知識點,如實數和虛數的對立統(tǒng)一;向量加法和向量減法、指數和對數的對立統(tǒng)一;精確和近似的對立統(tǒng)一;變與不變的對立統(tǒng)一。另外辨證的思維方法諸如分析與綜合、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聯(lián)系之中,高中數學當然也不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知識間的聯(lián)系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從而提高數學素養(yǎng)。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的動力。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不斷運用知識、實踐知識的過程。教師就是要根據這種認知規(guī)律,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操作、體驗、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親歷動態(tài)生成。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數學是最容易判斷真?zhèn)蔚囊婚T學問,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概念體系。要弄清各種概念及定理的關系,要有一定的辯證思想方法和辯證思維能力作基礎,實際上數學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有一個運動、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用辯證法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論證方法,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這能幫助學生形成堅毅、求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獨立思考、樹立自信的科學態(tài)度和思維品質,進而能引導學生從事物的發(fā)展與聯(lián)系的層面上思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當代中學生比較普遍存在的偏激、從眾、自私等不良性格傾向,減少學生問矛盾的發(fā)生,對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有促進作用。
3精心備課。處處體現數學美。讓學生喜歡數學:活用數學思想。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走進生活數學中充滿著美的因素,到處閃現著美的光輝。早在二千年多前,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極度贊賞了整數的和諧美,圓和球體的對稱美,稱宇宙是數的和諧體系。第五世紀著名數學評論家普洛克拉斯進而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說:“數學本身也有無窮的美妙?!睌祵W中處處存在美,在數學中只要認真挖掘就可以發(fā)現相當可觀的美育資源。因此課堂教學中如能通過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啟發(fā)、嚴密的推理以及生動的語言、精心的板書等諸多方面盡量體現數學中美的神韻,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數學美是一種極其嚴肅、雅致和含蓄的美,學生受到基礎知識和審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鑒賞能力。因此,喚醒他們對數學的美好情感,倡導對數學美的崇尚是數學教育的任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數學美的因素,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使他們擺脫“苦學”的束縛,走入“樂學”的天地。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特點,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他們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教育工作者應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