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前教育專業(yè)文學欣賞課教學革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內容脫節(jié)
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然而,現在的教學內容與職業(yè)脫節(jié),與社會生活脫離,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缺乏針對性,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個性特點以及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課上教師只是就文本本身進行鑒賞探究,缺少與學生專業(yè)特點相關的研究性課題,也缺少吸引學生關注興趣的人生理想與社會熱點話題。為此,學生出現了厭學心理,課堂教學效果低下。
2.教法單調
文學欣賞課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教法單一,缺乏靈活性、豐富性與自由性。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知識灌輸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堂缺乏交流、討論與合作。整個教學過程處于知識輸出的單向狀態(tài),漠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交流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被抹殺,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文學欣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改變文學欣賞教學的現狀,提高教學效果,應把文學欣賞教學與專業(yè)課教學置于同等地位,讓學生意識到人文學科的學習與專業(yè)課的學習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學習文學欣賞課,有助于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啟迪心靈、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審美能力,受益終身。
1.編寫校本教材
由于新教材的空缺,從2012年開始,課程組成員在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專業(yè)特點的基礎上,尋找文學欣賞課程與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最佳對接點,進行校本教材的研發(fā),2013年7月課題組編著的《文學鑒賞與解讀》一書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在編寫時側重學生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以人文精神為主線,以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為素材,按主題劃分單元,在每個主題單元中形成以作品鑒賞為基礎,以鑒賞理論知識為指導,以自主閱讀為拓展,以實踐活動為提升,以書目推薦為指南,五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凸顯課程特色的課程模式。教材將親情、友情、愛情、生命、理想、人生等諸多人文主題囊括其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生命意識的陶養(yǎng)。在篇目的選擇上,還將專業(yè)元素融入其中,增加了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張秋生的《媽媽睡了》、金波的《在我和你之間》、齊默爾的《小丑的眼淚》等篇,為學生今后的自我學習與職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改變教學方法
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運用往往與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相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觀念,改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本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職業(yè)素質和能力,激活學生的生命活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原則,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等,把能力目標“溶解”在學生自我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里。如開學初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取成員共同感興趣的課內外經典幼兒戲劇作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并制作PPT課件,利用課前10分鐘,開展讀書匯報會。此次活動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又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利用第二課堂,引導學生自編、自排、自演經典幼兒戲劇,如《寒號鳥》、《葡萄仙子》、《白雪公主》、《丑小鴨》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
3.改變教學手段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里,“互聯網以其特異文化,讓高校大學生在虛擬世界中無縫式交流,共同分享各種文化,在沒有制約機制和無評價指向的網絡浪潮中接觸并熟悉自然、社會和他人的關系?!笨梢哉f,互聯網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道德觀念。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這個平臺,拓展學習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將“時代的活水”引入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接受和處理信息。教師可以在網上建立QQ群、微博、博客等平臺,將課上教學課件、教學素材、視頻資料等內容進行資源共享。
4.注重實踐活動
在文學欣賞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發(fā)揮文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在經典閱讀中與文學大師對話,感受別樣人生、別樣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完善人格、提升能力,如在“至愛親情”單元中,開展“詩意年華•感恩你我”的詩歌朗誦會;在“以愛之名”單元中,開展“愛的思辨•溫暖如棉”的辯論賽;在“感悟生命”單元中,開展“生如夏花•死如秋葉”的演講比賽;在“理想信念”單元中,開展“青春旋律•有你相伴”的幼兒故事創(chuàng)編活動;在“人性之光”單元中,開展“放飛夢想•演繹你我”的幼兒戲劇編演活動。在多元化的活動體驗中,學生更加自信、樂學,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關鍵。由于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所以作為文學欣賞課程的教師,應博覽群書、加強交流,廣泛涉獵各種人文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與文化視野。正如布魯納所說“:教師不僅是傳播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語文的妙處及其威力的老師,就不見得會促使別人感到這門學科的內在刺激力?!蓖瑫r,教師還應具有跨學科的素質與能力,能根據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職業(yè)崗位需求充實自我,這樣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用“跨界”的方式思考、解決問題。
作者:伊彩霞單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